当前位置首页 > 衢州市> 正文

扮猪吃虎——看似没有根基的汉文帝,如何步步为营夯实了皇权?

始皇出,天下统。

泱泱中华两千多年,从始皇嬴政开始,在这片土地上出现了大约十几个一统的王朝或时代,又总共产生了大约500位的皇帝。

如果和世界上其它地方比皇帝数量的话,那我大中华区域,当又可傲视群雄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中一句豪言壮语,数千年来激励了多少热血男儿躁动的心。

扮猪吃虎——看似没有根基的汉文帝,如何步步为营夯实了皇权?

洋洋洒洒的500位皇帝中,叱咤风云的枭雄有之,睥睨捭阖的权谋家有之,温良恭让的儒学书生有之,卑鄙无耻的变态小人也有之。

但,大约只有廖廖少数能够立下丰功伟业的皇帝,才最终可以青史留名。

按照一般史学观点,古来明君必是上说秦皇汉武,下谈唐宗宋祖,在我看来,却是未必。

秦始皇,焚书坑儒,泯灭文明,如果不是有着大一统的功劳,估计早已经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了。

汉武帝,穷兵黩武,好大喜功,虽然打跑了匈奴、拓展了疆域,却是败光了祖上几代积攒的财富,如果不是儿孙贡献了可贵的昭宣中兴,估计大汉也就真大旱了。

唐太宗,勤政爱民,善于纳谏,创下贞观之治,确实可圈可点,但是其弑兄杀弟、幽禁老父、篡改史书,为后世带来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也实难为千古帝王的典范。

然后就剩下宋太祖了。其即位后既没有对功臣大开杀戒,又能够善待前朝后主,作为开国皇帝,东晋以来估计是没有能够超过他的了,但是说到明君,又总感觉他缺少了点什么。

也有人推崇康熙和乾隆的,其实,这祖孙俩加在一块也不见得有夹在中间的雍正干的好。他们名声在外,不过是其在位的时间长罢了。

筛遍所有皇帝,能够在世时仁孝简朴为民爱戴,离世后千年也仍旧蜚声远扬的,却其实寥寥无几。其中一位当属汉武帝的爷爷汉文帝刘恒。

扮猪吃虎——看似没有根基的汉文帝,如何步步为营夯实了皇权?

汉文帝刘恒,太祖刘邦的第四个儿子。

想刘邦沛县亭长,皇帝中的无赖,无赖中的真龙,没想到竟能生出一个宽厚仁爱、谦让简朴的儿子,真真地说明了"老鼠的儿子生来会打洞"这句谚语是错的。

事实上,刘邦八个儿子中,有此品行的,也就他一个。

如此看来,他是遗传了他的老娘薄太后。

可见,为后代计,我们娶媳妇时要慎重啊。

扮猪吃虎——看似没有根基的汉文帝,如何步步为营夯实了皇权?

言归正传。

话说公元前180年,专权跋扈的吕太后阴曹地府寻老公去了,刘邦生前布下的几个棋子陈平、周勃等,三下五除二收拾了吕后留下的残局,掌握了朝堂权力。

剩下的就是要找一个姓刘的人来当皇帝的事了。

结果,吕后手下留情的代王刘恒被幸运之神击中了。

扮猪吃虎——看似没有根基的汉文帝,如何步步为营夯实了皇权?

执政大臣的理由是刘恒年长,且贤胜仁孝,是当皇帝的最适合人选——其实不过是大臣们盘算出的由头罢了。

人的诡辩之处就在于,没有理由都能找出来理由,更何况刘恒确实也年长、也确实表现得与世无争——要不也不会被吕后给留成活口。

但,舌有千张口,若是不想让他当皇帝,他的优势立刻便能变成否决他的劣势。

真实的原因是:陈平、周勃之流认为刘恒及其母后薄氏势单力薄,当政之后容易控制。

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吕后专政那样的情况出现,另一方面也可以最大化他们自己手中既得的利益。

与第一个原因而言,自丞相以下大臣算是为公,与第二个原因而言,大臣们就算是为私了。

但即便如此,也没有什么好非议的。帝王将相也不是圣人,再说了,圣人就不为私么?

扮猪吃虎——看似没有根基的汉文帝,如何步步为营夯实了皇权?

对于这种情形,此时仍旧还是代王的刘恒也是心知肚明。

事实上,刘恒压根就不太相信这种好事会砸到自己头上。

在那个讯息严重不畅的年代,远在代地的刘恒,哪能吃得准一众大臣们是真心拥护还是另有图谋?

在他看来,万一大臣们是准备要把刘氏一网打尽,那他去了岂不是自投罗网?

看来,刘恒真的是从来没有想过当皇帝,要不然他也早就就学齐王那样参与其中了。

而造化有时也弄人,命里无时莫强求,命里有时终须有。

刘恒显然是那个"终须有"者。

但为了谨慎起见,他还是先广泛征求了一下群臣意见,又关起门来跟老妈商量一通,再后来干脆求天问卦,终于决定派亲娘舅到京城先一探虚实。

伟大人物的伟大处之一就在于,他总是能够在历史的岔路口做出最正确的决定。

娘舅薄昭带回来的讯息极度乐观,代王刘恒于是决定进京了。

扮猪吃虎——看似没有根基的汉文帝,如何步步为营夯实了皇权?

毕竟是九五之尊,谁不想染指?可是,皇帝这个职业固然令人羡羡,却也是相当危险。

大权在手,乾刚独断,朝堂内"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朝堂外天下财富和女人都可以为己所用。

可是,如果仅仅只是个傀儡,不仅不能享受指点江山带来的快感,而且恐怕随时还都会有性命之忧。

所以,当皇帝的决心是下了,但内心的盘算估计也就有了。

由于是意外即位,合法性是打了许多折扣的,所以,刘恒就不能气势满满地接过玉玺就往龙椅上坐,万一被人挑了理,说不定煮熟的鸭子就飞了,那样的话,进京登基就真的变成了自投罗网。

于是呢,刘恒充分发挥了自己谦逊恭让的本性,先是面向西坐在主人的位置上谦让了几次,又在南向君主的位置上谦让了两次,才最终吐口道:"宗室将相王列侯以为莫宜寡人,寡人不敢辞"。

推辞是人在生地的一种必备礼仪,也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政治手段。如果是真推辞,就不会说出"愿请楚王计宜者"这样的话。因为他的即位决定与楚王压根就没有关系,楚王当时也根本不在现场。

他只是想要一种"不是我当皇帝的,是你们求着我当的,别过两天反悔喽,一不高兴把我再拉下来"的心照不宣的承诺。

扮猪吃虎——看似没有根基的汉文帝,如何步步为营夯实了皇权?

有了这样的承诺,他最起码可以在最初的一段时间安枕无忧——这对他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他要"扮猪吃虎",逐步收回皇权,而这却需要时间。

首先是登基之后论功行赏,拨乱反正。

太尉周勃食邑一万户,赐黄金五千斤;丞相陈平、将军灌婴食邑各三千户,赐黄金二千斤;朱虚侯刘章、襄平侯纪通、东牟侯刘兴居食邑各两千户,赐黄金一千斤,等等。

大臣们也要吃饭,也要穿衣,总不能让大家白辛苦一场。

同时,大赦天下,赐给民家户主每人一级爵位,赐给无夫无子的女子每百户一头牛,十石酒,允许百姓聚会饮酒五天。

自己平白无故拣了这么一个大便宜,总要全天下也跟着乐呵乐呵。当然了,我这也可能是小人心思了,毕竟汉文帝本性宅心仁厚,或许是乐得普天同庆吧。

其次,收缴兵权。

入宫当晚,他便连夜任命从代地过来的亲信武官宋昌担任卫将军,以统领负责京城防卫的南北军,又任命张武为郎中令,负责皇宫的近身保卫。

刀把子当然是要交到放心的人手中,不然,晚上容易睡不着觉。

然后在太祖庙前,升太尉周勃为右丞相,原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大将军灌婴为太尉。

扮猪吃虎——看似没有根基的汉文帝,如何步步为营夯实了皇权?

丞相的位置比太尉高,但是对于帝王来说,丞相的威胁程度可是比太尉低多了,这样一来,三人互相牵制,还都没有话说。

很快,识趣的周勃,自感功高震主,推病回家了,丞相落到陈平一人身上,又很快呢,陈平去世,周勃又被起用为丞相。

前次担任丞相是因公晋升,二次担任丞相却是皇帝的恩典,一来一去,周勃丞相的权威可是打了大大的折扣的。

旁证就是,一年之后,汉文帝以让周勃做列侯表率为由,让他卸职回自己封国了。

这样,灌婴就变成了丞相,灌婴原先担任的太尉这个官职就被汉文帝顺势给取消了,所属兵权划归丞相。

是汉文帝格外信任灌婴么?那倒也不是。事实上,灌婴也是个过度,因为一年以后灌婴就寿终正寝了。

再以后?再以后就没有功臣宿将了。

闪转腾挪间,前朝重臣的问题被解决了,文帝果然不是善茬吧。

扮猪吃虎——看似没有根基的汉文帝,如何步步为营夯实了皇权?

剩下就是诸侯王了。

是时,诸侯中数齐国比较强大,而且这一支也是对自己的皇权最有威胁的。

当初,在诛杀诸吕的时候,齐国可是率先起兵的,特别是,刘肥的儿子刘章在其中可谓表现抢眼,尽管后来见好退兵,但谁又知道他们没有过想当皇帝的野心呢?

要知道,先齐王刘肥那可是刘恒大哥——尽管也都是庶出。

为稳妥起见,也为削弱诸侯力量,趁着有大臣建言封皇子为诸侯王的机会,汉文帝干脆将齐国一分为三,分别封齐王刘襄的两个弟弟刘章和刘兴居为城阳王和济北王。

紧接着,又把调兵权的护符交给了各封国的丞相——好棋一招啊。

做了这些之后,汉文帝的皇权大为稳固,他终于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打造帝国蓝图了。

扮猪吃虎——看似没有根基的汉文帝,如何步步为营夯实了皇权?

不过在此之前,他还需要找个容易一点的突破口,牛刀小试一把,以试试自己的权威灵不灵。

于是,不论是朝堂,还是在民间,"诽谤罪"被取消了。

民心可用!也就是说以后允许人畅所欲言了,既皆大欢喜,又实现了改规矩的目的,汉文帝的帝王权威自然增加了一层。

这然后,在许多重大事情上,汉文帝终于可以不再和群臣打太极了,比如当机立断地立长子刘启为太子,立太子他妈窦氏为皇后,选拔以往亲信充实各级官吏,谋划对侵扰边境匈奴兵的战事等等。

在当皇帝第十六年的公元前164年,无限欣慰的汉文帝终于有心情也有自信,可以到位于渭阳的五帝庙祭祀,感谢天恩浩荡了。

扮猪吃虎——看似没有根基的汉文帝,如何步步为营夯实了皇权?

或许,有人会不屑一顾,原来明君也玩权谋啊。

我会说,废话,帝王权谋与做事永远在同步进行中。

对于一位帝王来说,懂得权谋是必备素质,帝王不玩权谋战,到时死相很难看。

但是一位好的帝王,一位心中有民的帝王,权谋只是手段,不应当是终生的追求。

就像汉文帝,在位二十三年,宫室、园林、狗马、服饰、车驾等等,什么都没有增加,日常但凡有对百姓不利的事情,一概废止。

即便是在驾崩之时,依然留下丧事简办不为民增添负担的遗诏,实在是亘古未有。

文帝此举如果不是因为立国初期民生凋敝的情势所逼,换作是在盛世当朝,他也还能那样做,恐怕古圣先王也将会是望尘莫及。

本文作者:路上阡陌侃历史(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7085991271793163/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