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衢州市> 正文

乾隆宠臣李侍尧政绩卓著,为什么最终毁誉参半

乾隆元年,出身于官宦世家的李侍尧刚刚以荫生的身份,在八旗都统衙门里出任印务章京这样并不起眼的底层官职。之后李侍尧用了20年时间从最基层的武官起步,一路平步青云,从乾隆二十一年开始任两广总督,之后一直到病逝,做了30多年的封疆大吏,在任期间兢兢业业,屡次担负朝廷重任,政绩非常突出,是乾隆非常宠信的大臣,同时李侍尧贪污成性,还纵容家眷贪婪聚财,成为乾隆朝能臣巨贪的一个典型,也是他一生仕宦生涯的最大污点。

早年仕途平稳,军事才能初露锋芒

只是靠荫生进入仕途的李侍尧初入官场,虽身为武职,但是做的多是军中一些和文书相关的工作,四平八稳,也不显山不露水,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乾隆二十年。这年冬天,李侍尧终于等到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难得机会,刚刚任户部侍郎不到半年的李侍尧,被任命为广州将军。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李侍尧在广州整顿军务期间,把自己在军事方面的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李侍尧在广州任职不到4个月,就查出了前任锡特库,曹瑞等人荒废军政,贪污腐败的事实,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李侍尧在广州上任后的这第一把火,就把一堆前任官员一并弹劾了,不但及时整顿了当时已经涣散的军政,而且使自己名声鹊起。

乾隆宠臣李侍尧政绩卓著,为什么最终毁誉参半

李侍尧像

之后结合两广军队中存在的编制和贪腐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整改措施,如在军队中设协领一职,重用八旗士兵等,既展示了他过人的胆识,又证明了他在军事管理上的卓越才能。这当然与他之前在军营生活多年有关,也和他的家庭出身又密切关系。李侍尧祖上就是以军事将领获得功名和爵位的,其先祖李永芳为明代边关大将军,之后归顺努尔哈赤,并与当时还是后金政权的满洲贵族通婚,开始和皇室有了最初的姻亲关系,李氏家族也由此开始兴盛。李氏家族之后的子孙从李永芳的儿子李率泰,巴彦,再到孙子释迦保,从征战高丽,到平定西北,再到平定吴三桂等重要的军事活动中,都有李氏家族将士的赫赫战功。李侍尧的父亲更是官至户部尚书,发展到李侍尧这一辈,家族一直都是世袭一等伯,或二等伯的爵位。以军事战功扬名于世的家族传统对李侍尧必然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军事才能的沉淀也是他能够脱颖而出的基础。

担任总督30多年,地方政绩非常显赫

李侍尧从乾隆二十一年担任两广总督开始,之后30多年都是以封疆大吏的身份在云贵,陕川,闽浙等西南西北和东南沿海地区任职,李侍尧不管是到哪个地方,总能够把当时最为要紧的地方问题及时解决,而且处理的方式非常得当,多次受到乾隆的赏识。

一是整治吏治,对于地方各种不作为的官员,贪腐的官员,玩忽职守的官员都严惩不贷,如知县阎睿蒲管理不善导致犯人越狱,陆川知县应斯鸣勾结土匪,导致管辖的县城里偷盗现象屡禁不止,都遭到李侍尧弹劾,被革职查办了。在他担任两广总督期间,地方官场在他的治理下大为改观,府衙风貌焕然一新,深得乾隆赞赏。乾隆三十八年,云贵总督彰宝病重,正好赶上两地寻衅滋事的事件频繁发生,地方治安混乱,乾隆亲自任命李侍尧前往云贵,李侍尧任云贵总督完全是临危受命,承担了救火队员的角色,没想到到任之后,迅速稳定住了局面。

二是针对云贵地区民风彪悍,不断有人聚众闹事,甚至是匪徒持械对抗府衙的事件时常发生的情况,李侍尧果断以重罚方式进行处理,不是直接处决,就是出兵擒获逮捕归案,依法处理。李侍尧在处理这些事件时,也体现出了他执法严酷的一面,如对于对抗官府,殴打官兵的人一律处死,对于散播谣言的人,或持械聚众斗殴超过3个人以上的,全部逮捕严惩。在当时的西南地区,由于文化和风俗的差异,历朝历代都疏于管理,结果导致匪徒众多,还出现了大量的流民,对朝廷经常会有民众抗拒官府的现象出现,李侍尧这种严酷的方式能够快速的镇压匪徒,震慑民心,维护地方社会安定。

三是在经济上重视农业,关心灾情,大力发展经济。李侍尧每到一处,总是鼓励当地百姓积极开垦荒地,扩大种植面积,他曾经亲自多次到田间视察询问粮食种植情况,云贵和两广地区的农业在李侍尧任总督期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不仅使农民的生活逐渐稳定下来,而且行之有效地减少了流民的产生,对社会稳定也做出了很大贡献。

乾隆宠臣李侍尧政绩卓著,为什么最终毁誉参半

李侍尧剧照

李侍尧在发展地方经济的同时,对出现的各种经济犯罪现象的打击也是不遗余力,如一些官员在收购粮食时,官商勾结把比较差的粮食按照好的标准报收,从中牟取暴利,李侍尧都及时上奏朝廷,严加处理。如发生在甘肃的捐监赈灾案件,清朝为了鼓励拉拢地方势力,允许地方官吏可以通过捐监的方式进入官场,而一些地方官员为了政绩,就在这方面弄虚作假,虚报当地捐监数量,欺瞒朝廷。李侍尧奉命查办,从当时的陕甘总督到藩司,结果“拽出萝卜带出泥”,一大批地方官员塌方时集体在捐监过程中贪腐受贿,私自侵占白银数万两,造成地方财政亏空数十万辆,是乾隆朝地方贪腐案中最为严重的一例。

治军有方,镇压叛乱迅速果断

李侍尧的功绩,除了那些关系国计民生和朝廷统治的事情,如农业,经济,吏治等,他在军事方面的治理同样极为出色。如对军队中的腐败深恶痛绝,他曾一次性查出两广军队中的集体腐败,涉及人员超过了100人,这在整个清朝各地的军政中都是极为罕见的。

奉行从严治军的李侍尧,结合各地不同的军务需要和布防要求,不断调整军队管理体系,适时精简军中的机构,杜绝了各地出现冗兵虚职的状况,大力提高军队的适应能力,逐步完善了军中的管理体系。

李侍尧在镇压地方叛乱过程中也是乾隆最得力的将领,先是在镇压甘肃暴乱的过程中,虽然也有后期处理不当导致当地势力再次暴动,但是在此前的平定中是很有成效的。之后台湾林爽文起兵反清,李侍尧吸取之前的教训,到达福建之后,从粮草到军备都精心筹备,步步为营,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把台湾的反清势力基本消灭殆尽了。

李侍尧正是由于这些显赫的功绩,才深得乾隆信任,按照这个发展轨迹,将会是清乾隆朝一个能够名垂青史的贤臣清官,可惜就是这样一个在地方政绩斐然,在朝廷深受乾隆宠信的大臣,却倒在了自己曾经大力惩处的贪污腐败上。

贪腐严重,影响恶劣,成为其最大的污点

清朝从建立之初,针对明朝官吏贪腐造成的巨大危害,实际上是有很多应对措施的,如都察院就是专门用来监察官员的,只是这种朝廷御史对大方督抚的督查发展到乾隆朝,已经是强弩之末,除了地方官员之间互相参劾从而被发现的贪腐事件之外,靠都察院督查基本是有名无实了。

乾隆主政朝廷期间,先后被惩治的督抚多达30多个,要知道全国的督抚设置从清初顺治的十二督抚,康熙朝的十督抚,六大督抚,发展到乾隆时只设置有八大督抚而已。平均每个督抚位置上都会被查出至少4次。这样的官场腐败对于朝廷统治的危害是非常可怕的。

乾隆四十五年,云南主管粮食储备的官员海宁进京,向皇帝揭发了李侍尧贪污受贿。作为乾隆非常信任的重臣,自然也是极为重视的,从李侍尧的家人,到李侍尧的随从和围绕在他身边的官宦们,最后再到李侍尧本人,事无巨细的盘查审问,从乾隆四十五年3月一直持续到9月底,耗时大半年的李侍尧贪污案就这样真相大白,不管是涉及的官员,还是贪污收受贿赂的数量,都震惊朝野,更震惊了乾隆。

乾隆宠臣李侍尧政绩卓著,为什么最终毁誉参半

乾隆画像

按照大清律例和乾隆对贪腐的惩治力度,李侍尧都是必死无疑的,当时也是被判处斩立决极刑的,很奇怪的是,最后却只是被革职查办,后来又慢慢官复原职,继续为朝廷效力,镇压甘肃暴乱和台湾的反清起义都是李侍尧被查出贪腐之后,戴罪立功的重要事件。非常讽刺的是,李侍尧每到一处任职,都会对贪腐严加查处,不管是地方府衙,还是军政之中,被李侍尧查处弹劾的贪腐官员数百人。结果自己却搬起石头狠狠砸了自己的脚。

李侍尧最后竟然没有身败名裂,只能说明,李侍尧确实是乾隆朝的能臣,乾隆曾说过李侍尧是所有地方封疆大吏中,最出色的总督,除了李侍尧,乾隆马上就面临着无人可用的尴尬状况,甘肃叛乱和台湾起义正好给了李侍尧这样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同时也说明乾隆朝对待腐败贪污问题上,惩治其实是非常不彻底的,效果甚微,从而导致官场集体腐败。乾隆朝后期,和珅这样假借贪腐,成为富可敌国的大贪官的出现,就是这种顽疾的最好例证。

李侍尧的巨额贪腐行为,反映出这样一个看起来刚正不阿的“清官”的两面性,越是这样身居高位的官吏,贪腐造成的危害就越大,古往今来,都是需要严加警惕的。

本文作者:文史漫谈(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5270674912510478/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