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衢州市> 正文

他卸任湖北巡抚时剩二十万两办公经费 分文不带走

曾国藩是清朝少有的清廉官员。

1868年8月,曾国藩由两江总督转任直隶总督。10年两江总督当下来,曾国藩的“小金库”里还结余了3万多两银子。如果是别的官员,可以全部带走,只留下一袖清风。曾国藩却没有这么贪心。他带走了2万多两银子,好进京时送给各位京官。其余1万多两银子,交给曾纪泽救济周边地区的穷人。

有的官员,比曾国藩做得更值得点赞:曾经有20多万两银子摆在他面前,他竟然分文不带走。

这名官员叫于荫霖。

他卸任湖北巡抚时剩二十万两办公经费 分文不带走

于荫霖,字次棠,吉林伯都纳厅(今吉林扶余)人,生于1838年。于荫霖自幼聪敏好学。1859年,21岁的他第一次进京参加会试,就考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后转授翰林院编修。

在朝廷里,于荫霖与张之洞、黄体芳、张佩纶齐名,以敢于弹劾高官闻名于世,被称为“清流四谏”。

1878年,钦差大臣崇厚出使沙俄,就收复新疆伊犁问题进行谈判时,被沙俄胁迫,擅自与沙俄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收回伊犁条约》。消息传回来,舆论大哗。于荫霖与张之洞、黄体芳、张佩纶联名奏报朝廷,对崇厚进行严词弹劾。清廷将崇厚革职查办,判斩监侯。几年后,崇厚花了30万两银子,上下打点,才获得释放,降两级使用。

他卸任湖北巡抚时剩二十万两办公经费 分文不带走

在许多人看来,清流官员,多是纸上谈兵之辈,不能务实。于荫霖却不是这样。他从1882年开始,外放地方官员,历任湖北荆宜施道、广东按察使、安徽布政使、湖北巡抚、河南巡抚等,每到一地,他均兢兢业业处理政务,颇有“能臣”的美誉。

于荫霖在担任河南巡抚时,适逢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太后、光绪皇帝逃出北京,来到西安后,签订了《和约大纲》。但由于八国联军尚未撤兵,慈禧太后很担心河南一带的安危,便以光绪皇帝的名义颁发了一道上谕:“洋兵未撤,防范仍不可稍疏。河南地方,关系紧要程文炳所练各营,系属各省援军凑集,究竟能否得力,著于荫霖确切查明。如果尚属可用。即会商程文炳认真整顿操防。”

他卸任湖北巡抚时剩二十万两办公经费 分文不带走

上谕同时表扬于荫霖:“于荫霖向来办事认真。练兵为疆臣专责,务当督饬各营,加意训练,总期悉成劲旅有备无患,毋稍疏懈。仍将遵办缘由,迅速覆奏。”

能够得到慈禧太后“向来办事认真”几个字评价,殊为难得。

难能可贵的是,于荫霖还是一名清廉自持的官员。

当年,于荫霖卸任湖北巡抚时,要办理交接手续,清点历年来的账目。于荫霖发现,户部拨给湖北巡抚办公用的岁银,还剩20余万两银子。巡抚衙门文办劝于荫霖将这20多万两银子带走,这也是历任湖北巡抚通用的做法。

他卸任湖北巡抚时剩二十万两办公经费 分文不带走

20多万两银子,对于荫霖来说,无异于一笔巨款。可是,他毫不为之所动,推辞说:“万万不可!岁银是朝廷发给湖北巡抚的办公经费,剩多少就应该留多少,转给下任巡抚,以备新巡抚到任后朝廷岁银未拨付到位时,缓解燃眉之急。”

于是,于荫霖吩咐文办将这20多万两银子岁银封存好,放在库银房内。

他卸任湖北巡抚时剩二十万两办公经费 分文不带走

文办见了,感慨万千。他对于荫霖说:“于大人,您真是一名好清官!属下侍候了多任巡抚。只有大人您将所剩岁银留存公用,真可谓‘金银不动其心、不辱其节、不憾其志’,清正廉洁实属罕见。”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光绪朝实录》等】

本文作者:勇哥读史(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1611240810152451/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