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衢州市> 正文

刘宠一钱证清廉兼谈东汉五铢钱

刘宠一钱证清廉兼谈东汉五铢钱

读贪官们的忏悔书,常见“盛情难却”一词。意思是说他们刚开始本也不愿受贿,可面对人家“实打实”的“心意”,自己实在找不到推辞的理由,只好“笑纳”。从此一发不可收,最后沦为阶下囚。将心比心,此言未必不是真话。生活中,但凡有一些公权力的人物,都会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盛情难却”的场面,有些情况还真就不好处理,确实需要既坚持原则,又讲究方法。而这方面表现最突出的,当数东汉的刘宠。

刘宠(生卒年不详),字祖荣,东汉东莱牟平(今山东省烟台市)人。在任会稽太守期间,“简除烦苛,禁察非法”,同时,“体恤民瘼,兴修水利,重视农桑、奖励耕织”。治下经济发展,百姓安居乐业。刘宠因政绩突出,被提拔到京城做官。离任之际,在山阴县境遇到几位自发为他送行的白发老人。老人们说“别的太守在任时,官吏到民间搜求财物,日夜不断,有时惊得狗叫通宵,百姓不得安宁。自从您到任以来,夜里也听不见狗叫了,我们这些老人总算过上了太平日子。现在听说您要走了,我们特来送行。”说着每人拿出一百个铜钱表示心意。刘宠本来“清廉温厚,家无积资 ”,远赴京城,一路上开销自然不小,正是用钱之际。何况这些老人完全是自觉自愿送钱,按照情理收了也无妨,刘宠坚辞不受,老人们却执意相赠。僵持中,为了顾全老人的面子,刘宠便从每人手里拣了一个铜钱留下,其余的退还。《后汉书》载“为人选一 大钱受之”。老人们看到刘宠只拿一个铜钱,知道刘宠是真廉洁。加上自己心意多少总算尽到了,也就作罢,遂与刘宠惜别。传说,当就要走出山阴县界时,刘宠突然甩手将那几枚铜钱投入江中,然后离去。

刘宠一钱证清廉兼谈东汉五铢钱

这个故事虽短,却是一波三折,从中我们看到了刘宠高尚的品德与为官的智慧。刘宠一开始拒收礼金,这是一般性的客气,基本上人人都能做到。但是面对老人的诚意----在确实“盛情难却”的情况下,常见的结果不外乎两个:一是“笑纳”,二是继续拒绝。一旦“笑纳”,原则就丧失了,很可能从此“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但是如果不讲究方式方法硬生生拒绝,也似乎不近人情。刘宠是个能臣,他用“只取一钱”这种非常机智的方式化解了难题。故事到此,刘宠廉洁的形象,已经卓然而立。那几个铜钱完全可以当做纪念品留着而丝毫无损于他的形象,甚至可以借此炫耀自己的人品。但是,刘宠的可贵之处正在于一个钱也不收,因此才被誉为“一钱太守”。他最后那个投钱入江的举动,把一个清廉自律、勤政爱民的高贵形象,永远定格在了人民的心中而万世流芳。要知道,此时正是外戚专权,宦官肆虐,贪腐之风盛行的东汉晚期啊。刘宠在这样黑暗腐败的政治环境下,仍能出污泥而不染,实在难得。

刘宠一钱证清廉兼谈东汉五铢钱

据说,刘宠投钱后,这段江水从此清澈无比。为纪念他,当地百姓就把这个地方称为“钱清”,称这段江为“钱清江”,并在江边建庙宇和亭台。至今,绍兴钱清江畔仍有“一钱亭”和“一钱太守庙”。“一钱亭”楹柱上赫然镌刻着一副对联:功在一方,黎民感恩赠百吊;利归百姓,太守留念取一钱。后世有感于刘宠清廉事迹,多作诗文颂扬。《嘉庆山阴县志》收录一首元人写的《刘太守庙》颇有意味。诗曰:刘崇清名举世传,至今遗庙在江边;近来仕途多能者,也学先生拣大钱。

那么,刘宠丢入江中的"大钱",究竟是什么钱呢?

刘宠一钱证清廉兼谈东汉五铢钱

一堆轻薄的五铢钱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确定刘宠任会稽太守的时间。然而,这个具体时间史书并没有明确记载。《后汉书 循吏列传 》只写了刘宠离任会稽太守后的“延熹四年,代黄琼为司空“。说明,他任会稽太守是在桓帝延熹四年(即公元161年)以前的几年里。由公元161年上溯,正史中关于东汉铸钱的记载只有一次,即《后汉书 光武帝纪 》所载“十六年……始行五铢钱”。就是说,刘宠丢入江中的是东汉五铢钱。

东汉五铢钱铸行于公元40年至公元220年。这期间,五铢钱的钱文书写、法定币值、基本造型都没有变化。只是历次铸钱的材质、铸工粗精不一。收藏界一般按照钱币的质量和铸造工艺,把东汉五铢钱分为早中晚三期。

刘宠一钱证清廉兼谈东汉五铢钱

东汉五铢 早期

早期五铢钱,一般钱径2.5-2.61厘米,外郭厚0.0.9-0.18厘米,穿宽0.9-1厘米,重量2.6-4克。铜质精纯,铸工精细,面文严整,形制规整,称之为“建武五铢”;中期五铢钱,铸于汉章帝建初元年至汉质帝本初元年(76-146),一般钱径,2.2-2.6厘米,外郭厚0.1-0.19厘米,穿宽0.9-1厘米,重量2 -3.3克。钱体大小、铜质纯度、铸造工艺以及钱文严整等方面明显逊色于早期钱币;晚期五铢钱,铸于汉桓帝建和元年至汉献帝初平元年(147-190)一般钱径2.55-2.6厘米,外郭厚0.12-0.25厘米,穿宽0.9-1.15厘米,重量2.5-3.5克。铜质杂白、工艺粗劣、重量减轻,而且面背记号繁杂,剪边、磨边、錾边情况增多。

刘宠一钱证清廉兼谈东汉五铢钱

东汉五铢 中期

从刘宠在几位老者的钱中“为人选一大钱受之”的记载分析,至少在刘宠离任会稽太守时,市场已经出现了质量低劣的晚期东汉五铢钱,所以,他才能“选一大钱”。也就是说,当时市场上早中晚期的东汉五铢钱已经混杂流通,而且以剪边钱、磨边钱、对文钱、綖環钱居多。而刘宠为了安慰几位老者,便从每人赠送的100钱中,各选一个形体完整、品相较好的“大”钱留下。这个“大”钱,应该很可能就是早期的建武五铢。因为,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让真诚相赠的老者们才能安心。

刘宠一钱证清廉兼谈东汉五铢钱

东汉五铢 晚期

历史已经远去,存留的五铢必钱将越来越少。我们在珍藏古钱币的同时,更应该珍惜刘宠清廉的精神,这才是最可宝贵的。

本文作者:卧云轩之岁月如歌(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4499014160744974/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