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宁波市> 正文

进博会外国展商:把生意做到中国 把改变带回清穿之花妖耿氏家_上海

  生意不小机会很大

  更多的信任,开始在交流中建立。库特姆巴·康加女士在赞比亚经营着一家名叫“走进非洲”的企业。开展第三天,哈尔滨忠珍民营食品公司董事长刘少忠相中了她带来的大腰果。

  “我想进1万吨腰果。”李少忠的这句话在展台上“炸开了锅”,要知道,“走进非洲”公司腰果年产量也只有2.7万吨。库特姆巴觉得光靠翻译谈不行,马上找来罗勃帮忙。

  很快腰果生意谈拢,又谈到了在大米上的合作。东北大米全国闻名,李少忠自然对进口大米“抠得很细”,他得知赞比亚的大米是两季稻,认为不如东北的一季稻,希望压些价格。库特姆巴却也是干练的商人,她坚称“水才是大米好坏的关键”,并表示先寄样品给李少忠,让他尝了再做判断。

  正是这样较真的谈判,让双方都相信生意成功的可能性,两人约定次日再见。第二天上午,李少忠如期而至,签了意向协议。事后两人对记者表达相似的观点:生意能不能做成,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但都感受到了各自真实的需求,成功的把握很大。

  就在两人签完合同不久后,隔壁展位上有了新动静。北京的一家民营企业,和非洲一家猪肉生产企业达成数千万元人民币的进口意向。两家企业经营者笑逐颜开,走出展馆,相约共进午餐。

  最小展台,生意不小,机会很大,这是大伙几天来最直观的感受。虽然签下的协议基本都是意向性,但背后是真真切切的需求。“我觉得一家赞比亚蜂蜜公司最有可能先签下正式合同。”国际贸易中心项目经理毛天羽介绍,四天会期内,有25家中国客户来该展位对接,10家谈好了初步意向,3家企业希望开展电商合作,展商带来的150瓶样品第一天就被客户抢空。“中国刚刚和赞比亚签署了允许蜂蜜进口的协议,企业都嗅到了商机。”毛天羽说。

  贸易能改变什么

  “进博会上能不能达成交易,只是一方面。对很多来自不发达地区、只有十几个雇员的企业来说,到中国来参加这次展会,本身就是成功。”稍得空闲,罗勃对记者谈起他对这些企业“进博会之旅”的观察。

  罗勃介绍,首先这些企业参展非常艰难,没有进博会的平台和多方的帮助,单个企业远赴中国市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尽管欧美和中国都对一些最不发达国家有贸易方面的优惠政策,但小企业缺乏资金、信息、渠道,经营者想做出口,却“有心无力”。

  “来之前,我们指导他们做了很多功课,通过百度、阿里巴巴、淘宝……现在不管企业在世界的哪个位置,都能方便地了解中国市场。”罗勃介绍,展团里一些聪明的商人在阿里巴巴上看看中国买家的需求;更聪明的在淘宝上找卖家打听同类商品的价格。国际贸易中心还为小企业们制作了中国的市场地图,分成东、中、西三大区域……

  “进博会之旅”让他们收获了丰富的市场信息,许多人开始明白海外贸易不是“遥不可及”的事。进博会的几天里,这些小企业展商几乎每个人都装上了微信,在展位上印了二维码,很快都学会了用微信翻译功能和中国人交流。

  他们的收获也不止在上海,就在进博会正式开幕前,宁波方面开车来上海迎接,将他们所有人接到宁波港参观天猫国际在那里投建的跨境电商平台,让小企业经营者们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

  “这不会是一次性的交易。”罗勃表示,进博会推动贸易发展,而贸易将是促进发展的途径。对不发达地区来说,通过进博会开拓中国市场,不光带来新的顾客,还会在中国市场对高品质的要求下,提升产品质量,从而增加投资、拉动就业,最终提升经济活力、提高当地人的生活水平。

  就在罗勃向记者讲述的同时,周围的展商们通过手机相册,展示了各类产品产地的面貌:采摘猴面包树果实的莫桑比克妇女,加工腰果、种植大米的赞比亚农民,甚至还有库特姆巴出资开办的一家孤儿院……大家都希望通过努力,让自己的小企业发挥“带来改变”的作用。

  “改变生活,消除贫困,这会是今天全球贸易带来的真正影响,希望中国举办的进博会能够继续发挥这样的全球影响。”罗勃表示。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