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杭州市> 正文

敢问青山要金山,林下共宾馆找证据1议富农事|金山|毛竹|百丈镇

2018-12-28 杭州市 金山   毛竹   百丈镇

  孟方荣是百丈镇仙岩村的村民。

  二十年多前,孟方荣被车撞了一下,外出打工不便,于是回到了山里。百丈镇素有“竹海”之称,漫山遍野的毛竹林成了他的“靠山”,靠山吃山,这一吃就吃了二十多年。

  不光是孟方荣,地处山沟沟里的百丈镇,毛竹一直以来都是村民们最大的经济来源之一,但是谁都不曾想到,会有一天,曾经最大的优势会成为困境。

  岁月蹉跎,光阴如水,当小孟成了老孟,这毛竹饭却越来越难吃了。

  1 枯萎的毛竹林

  回家种毛竹,是百丈村民最后的倚靠,这是一种踏实,也是这片土地千百年来赠予村民的礼物。

  曾经最好的时候,一亩竹林的毛竹少说也能有着一千元左右的收入。孟方荣勤劳肯吃苦,每年下来的收入虽说不比打工多很多吧,但胜在毛竹林好打理,而且也不用天天候着。

  这些年,作为原料的毛竹,价格节节下跌,跌得孟方荣心里发慌,但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毛竹不值钱了,山下的勉强保本,山上的雇个人上去砍都不够付工资的,只能让它们自己枯死,全都靠笋撑着,才勉强维持。”孟方荣说。

  孟方荣尝试过很多,比如:听说竹筒酒有市场,去年,老孟试着往毛竹里灌酒,结果灌死了四百多棵大毛竹,浪费了一千五百多斤白酒,亏了一大笔钱,于是不太敢随便尝试了。

  很多竹农也尝试过通过种植竹笋来增收,但基本属于杯水车薪,相比毛竹的跌价,增收部分显然不太够。

  都说靠山吃山,许多百丈的老百姓一辈子在山里,仰头是满眼苍翠的毛竹林,低头是历经千年的抬竹古道,到了终于有吃不动“毛竹饭”的这一天,大部分竹农挺无奈,有些束手无策。

  “山顶上大批的毛竹没人收,就这样枯死掉,看看也可惜。”孟方荣的手机里存着许多自然枯死的毛竹照片,说起这事,他颇为心疼。

  2 山不能坐着“吃”

  毛竹的采伐、加工和销售曾是百丈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但如今毛竹林产业不景气,该怎么办?

  卜利斌是百丈镇党委大大,今年刚刚到任的他,一来就钻进了毛竹林里。百丈镇近五万五千亩毛竹林,大半老百姓吃了几辈子的饭碗,哪能说产业不景气就不要的道理?

  “竹农想不出办法来,我们不能不想办法,更何况办法总比困难多。”卜利斌说。

  这几个月来,他一有空就跑去和竹农聊天,了解实际情况,有时候谈到紧要处,一个电话把镇里的干部叫来,直接就把会议放在了毛竹林里开。

  “坐吃山空,重点在一个坐字。”卜利斌说,乡镇干部要是都坐在办公室里能想出什么办法来?

  之所以要跑到竹林里来,一是得问问竹农,有些办法他们愿意不愿意尝试,不然镇里一头热肯定干不好事;二是走到竹林里,才能看到真实的情况,纸面文章做不得。

  “在林下开会,具体问题当场看当场问,效率高而且针对性强。”一位百丈镇干部说。

  我看青山多妩媚,这山这竹是大自然对百丈的馈赠。每次走到山里、林间,卜利斌经常望着百丈连绵的青山想,山是怎样的山?究竟该怎样问青山要金山!

  3 看山不“是”山

  有句话叫作“看山不是山”,百丈的青山和毛竹林,是怎样的呢?

  和刚到百丈相比,几个月扎根基层,走村访户,了解实际,在卜利斌眼里,百丈的山终于不一样了。

  “你看山顶,有很多自然枯死的毛竹,因为农户不愿意上山砍竹子,成本太高,卖得钱都不够请人运下来的,那我们便可以不要它。”

  不要它并不是意味着放弃山顶。相反,今年,百丈镇开始选择在海拔高、坡度高、林道难以到达及存在抛荒现象的毛竹林进行试点,种植一些珍贵树种。这样几年下来,山顶上的毛竹林会慢慢转变成阔叶林,既能增加农户收入,同时也能增强森林水土保持能力,改善林相,可谓一举多得。

  山顶的毛竹改种珍贵树种,山中段的毛竹则结合林下发展,在保留毛竹的同时开展复合经营。

  卜利斌说:“竹农告诉我们,山中段的毛竹他们还是能挣到一些钱的,不想放弃,区里这些年也提出林下发展的思路,我觉得可以尝试,我们做好指导和配套政策,调动竹农的积极性,应该有可为。”

  百丈气候条件属北亚热带南缘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比较适宜种植大球盖菇、三叶青、多花黄精等林下经济作物,而且这些经济作物相对技术需求并不是太高,完全可以种植。

  至于山下,卜利斌认为,保持毛竹林种植,同时结合竹笋的配套种植,毕竟虽然毛竹行业不景气,但山下种植能省下运输成本,竹农还是可以较为轻松地挣到钱的。

  一座山看成了三“座”山,确实不一样了,尽管还说不上“内行”,但总算是摸到了些门道,对于毛竹经济如何做,如何引导竹农富起来,百丈镇干部心中有了些许信心。

  4 林下有真“经”

  经是致富经的“经”。

  今年6月,在仙岩村九东山,孟方荣的林场,来了几位浙江农林大学的教授。

  这是百丈镇与浙江农林大学等高校建立校地长效合作机制,依托高校专家、农林业土专家组建专家服务队,专门帮助竹农开展林下经济提供技术指导。

  三千多盆三叶青苗在专家的指导下种了下去,孟方荣小心翼翼看护着它们。

  三叶青生长期一般为三年,平摊到一年,每亩林地的收入预计能增加三千到四千元。孟方荣种下的三叶青涨势不错,叶子油绿油绿的,这才半年不到的时间,好多三叶青的藤已经挺长了。

  “三叶青怕晒喜阴,毛竹林下种植的话天然遮挡阳光,确实比较合适。”孟方荣对三叶青的种植比较有信心,他说,试种好的话可以推广开来,目前村里愿意搞种植的农户差不多少了一半,若是林下的经济作物确实能增收,倒是件大好事。

  9月份,百丈镇召开了一次校地合作座谈会,又将农林专家邀请到村里考察调研,同时对接林下经济的发展和项目培育。

  不少农户打开了知识的大门,也看到了毛竹林里藏着的“致富经”,原来除了砍毛竹挖笋,也还是有很多机会的。

  当然,有不少农户还是怀疑的,因为农作物的种植周期比较长,种出来卖不卖的出去,能不能卖上一个好价钱,都不太好说。

  “我现在对农户的承诺是只要他们尝试,那首先就要保证他们的收益,要确保种出来有人收,不能让农户白干。”卜利斌说,对农户而言,他们不管那么多,能挣到钱最重要,这种想法没问题,百丈要发展林下经济,就是要让竹农挣到钱。

  5 问青山要金山

  为了让竹农真正挣到钱,能够打心底愿意种,愿意将土地流转出来,百丈镇努力搭台唱戏。

  前不久,卜利斌召集百丈镇相关分管干部,商议出台扶持农户发展“林下经济”的具体政策。他说:“林下种植,种子钱镇里给补贴,三五年后的产出,镇里帮忙牵线搭桥,要保证经济作物最后能够卖出去,有钱挣。”

  目前,百丈镇加大了招商力度,推出一批可利用林地开展合作项目之外,积极对接相关企业,为农户寻找下家。

  杭州三叶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百丈镇一家种植中药材的老牌企业,其位于溪口村王位山基地内开展厚朴林下套种三叶青,目前长势良好。

  “相比三叶青,林下种植黄精也是一种非常合适的尝试,技术简单风险也小,目前我们已经接到订单,计划通过公司加农户的模式来种植,引导林农种植黄精。”企业负责人许鑫瀚说。

  “黄精的种植比较简单,产出稳定,每亩的投入约五六百元,如果能够保证销路,那么一亩能增收两三千元不是问题。”百丈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黄其敏说,黄精的市场缺口比较大,可以让百丈的林农加大种植规模。

  “赶紧做一个详细的项目评估,下周我要带着农户们去外地考察,回来立马把这事做了,争取早点让大伙种上,早点收获。”

  自从百丈镇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以来,黄其敏这位老林业站长像是焕发了青春,干劲十足,他眼中那巍巍青山竟也像是变成了座座金山。

  同时,百丈镇也创造机会让林农能够走出去,多看看多学学。

  “接下来,我们会经常带林农出去拓展思路,上次出去学习的效果非常好,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真正把林下经济做活做实。”百丈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