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某外卖平台夜宵时段订单量排名,夜宵经济最火的10座城市依次是上海、杭州、深圳、温州、广州、北京、武汉、福州、厦门、南京。
炎炎夏日,夜宵经济爆燃。
一座城市的夜宵火爆程度,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座城市的人气和活力。除了文化因素,这种人气背后,也反映出产业、人口、就业、财富等因素的综合效果。
近期,随着全国部分地区高温天气持续,我国主要城市线上线下外卖夜宵订单量翻倍增长。21世纪经济研究院通过分析已经覆盖全国2000个城市的某外卖平台数据发现,全国夜宵时段订单量排名前十的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省份,并且以南方城市为主,北方城市仅北京上榜但仅排第六位,上海不论订单量还是交易额均居全国首位,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全部上榜。
民营经济前沿地浙江温州,夜宵时段订单量排名全国第四,仅次于上海、杭州、深圳。中部的武汉夜宵时段订单量排名全国第七,与其近期在经济发展、创新创业上的表现有关。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决定一座城市活力的主要因素在于产业发展和人口结构,另外生活节奏、生活成本在城市吸引人才过程中的重要性也不断凸显。
为什么这些城市夜宵火爆?
根据某外卖平台夜宵时段订单量排名,夜宵经济最火的10座城市依次是上海、杭州、深圳、温州、广州、北京、武汉、福州、厦门、南京,大部分是直辖市、省会城市或计划单列市,仅温州除外。
上海夜宵时段订单量和交易额都居全国第一,这和上海的多项指标高度一致,2016年上海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市新增就业岗位等方面均居全国首位,第三产业增加值、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等居全国第二。
而北京夜宵经济仅排全国第六,这与北方的冬天时间长、温度低,夜生活不比南方丰富等因素有关。
浙江的杭州和温州在榜单中尤其亮眼。尽管杭州GDP总量在这十座城市中仅排第六,但其夜宵订单量和总额均居全国第二,这或许与其移动支付覆盖率全国居首有关。
在这十座城市中,温州市的GDP总量、第三产业增加值、全市新增就业人口等指标均排在末位,但2016年温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7785元,超过厦门、福州、武汉等城市,居全国第七。
作为中国民营经济前沿地,温州市中小企业一直非常活跃,中小企业聚焦而成的“块状经济”非常普遍,因此对夜宵也有较高的需求。数据显示,温州地区夜宵订单量白领业务中排名最前的是安阳和乐清两地,而这两地恰是温州特色产业突出、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
武汉作为唯一上榜的中部城市,夜宵订单量居全国第七。2016年,武汉市GDP总量、第三产业增加值、新增就业岗位等超过南京、福州、厦门、温州等城市,且武汉高校较多,夜宵人群广大。
厦门作为这十个城市中经济总量最小的城市,2016年GDP总量仅3784.25亿元,只有南京、武汉等省会城市的三分之一左右,但其夜宵消费却排在这些城市前列。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这与厦门人均可支配收入较高、气候温暖、海边城市食材丰富以及作为旅游城市夜生活丰富等因素相关。
产业发展和就业人口决定城市活力
根据2016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排名,广州、上海、北京、深圳、杭州、温州、厦门、福州等城市排在前列,南京和武汉的数据暂缺。
判断一座城市是否具备活力,除了消费因素,还应该看产业活力以及就业人口。
数据显示,尽管2016年上海市常住人口首次下降,但其新增就业岗位达59.93万,远超过第二名的北京(42.8万)。
杭州的新增就业岗位在这十座城市中排第四,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数据暂缺),对其城市活力影响较大。近几年,杭州互联网行业的飞速发展为其带来了大量的就业,也吸引了全国各地大批的人才。
但这类指标并不适用于温州和厦门,这两座城市无论工业增加值还是新增就业岗位都在十座城市中排末位,但他们都是喜好夜生活的海滨城市,一个是民企老板集中、藏富于民的浙南海边城市,一个是旅游业兴盛的闽南城市。
这样的地方,都是消费力较强的潜力城市,尤其是气候温暖适宜,夜宵经济更是突出。
高房价和大城市病的影响下,人们选择工作时越来越看重城市本身的舒适度,比如生活节奏和生活成本在吸引人才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17年第二季度《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指出,这一季度,一线、新一线、二线和三线城市用工需求量同比增长分别为16%、51%、50%及56%。
报告指出,近年来,具有投资消费能力、高竞争能力为代表的新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如成都、重庆、福州、厦门等,由于经济发达、生活节奏适中,成为了许多求职者的首选。同时,这些城市还出台“送户口送钱送房租”等优厚政策来吸引人才落户。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杭州、温州、厦门、南京、福州、武汉等城市的夜宵经济为何能居全国前列。
此外,房价也成为一座城市生活成本的决定因素,这也是不少人离开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而选择生活成本更低,同时也兼具活力的杭州、厦门、武汉等城市的原因。
但像上海、北京、深圳、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尽管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但也有其独特魅力。
以上海为例,近几年,城市更新逐渐成为热门话题,也正在兴起新的业态。上海越来越考虑建筑、街道历史,以及生活设施符合生活方式的需要,以城市特有的气质吸引人群就业、消费和创业创新。
- 上一篇: 大大大大在福建的探索与实践哀鸣万变如成曲·开放篇
- 下一篇: 雅音闻皦绎机器人巡视员上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