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衢州市> 正文

为何表亲可以结婚,而同姓却不行?

中国人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虽然是断章取义用来催婚的,但也成了几千年来中国人婚姻观念的体现。在许多的父母看来,小孩只有结了婚才算真正的大人,他们自己也渴望享受儿孙满堂的天伦之乐。在古代,我国的婚姻制度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就是所谓的“包办婚姻”。大多数夫妇在拜堂之前都没有见过彼此,更有甚者直到在洞房里掀开红盖头的那一刻才见了第一面。

为何表亲可以结婚,而同姓却不行?

对古人来说,自己能娶个怎么样的老婆,全凭父母做主。如果父母看中了人家姑娘的品行和素养,即便是颜值不够令自己满意,当儿子的也不能拒绝。在包办婚姻时代,我们不难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表亲可以结婚,同姓却不行。表亲结婚最著名的莫过于陆游和唐婉,他们之间的《钗头凤》至今仍是千古绝唱。唐婉是陆游舅舅唐闳的女儿,比陆游小了5岁,二人既是夫妻又是兄妹,感情非常好。只是因为唐婉一直未能生下孩子,母亲便责令陆游将她休了。

为何表亲可以结婚,而同姓却不行?

后来的故事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这里就不再赘述。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发现,古人并不忌讳表亲之间结婚。在现代人的观念里,因为基因遗传的一些问题,近亲结婚极有可能导致婴儿的先天性缺陷。因为古人并没有基因和遗传这种概念,所以也并没有这方面的忌讳。古代有“亲上加亲”“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说法,从字面意思就能理解,为何古代有着众多的表亲结婚的例子。

为何表亲可以结婚,而同姓却不行?

​从血缘上来讲,母亲那边的亲人,和父亲这边的亲人,和自己的血缘关系是一样近的。在民间,许多家庭一旦有了矛盾或者争议,会请舅舅出来主持公道。因为舅舅是和自己没有利益冲突且血缘最亲的,而叔叔伯伯则不是。既然血缘关系是一样近的,那为何古人讲究“同姓不婚”呢?从根源上来讲,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思想文化上的问题,而是一个政治上的问题。要知道这个问题,我们还需要把时间节点向前调整到西周。

为何表亲可以结婚,而同姓却不行?

在西周建立后,周王室为了控制众多的诸侯国,建立起了“宗法制”。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是古代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众多同姓诸侯国,一些异姓诸侯国被要求同姬姓诸侯国通婚。长此以往,任凭诸侯国再多,也都是沾亲带故的亲戚。就好似“一战”时的欧洲各国,就是一家人在互掐。因为有了血缘关系,所以多个姓之间就能有利益关连。在“连坐”制度出来后,各个家族之间有了关系,犯罪成本也成倍数增加。

为何表亲可以结婚,而同姓却不行?

举个例子,王姓的家族中有一儿一女,儿子娶了老李家的闺女,女儿则嫁给了老张家的儿子。经过两桩婚事,王家、李家、张家就成了一家人。如果王家的儿子生了个女儿,再嫁给刘家儿子,孙子再娶了黄家的女儿……以此类推,一张以血缘为纽带的关系网就会越来越庞大。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一旦抱团取暖,在地方上的影响力就会倍数增加。这也是为什么古人“同姓不婚”的原因之一,它是脱胎于“宗法制”的产物,以政治影响文化

从这一点来说,表亲结婚在“亲上加亲”和“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同时,也是两个异姓家族的联姻。陆游姓陆,唐婉姓唐,这就是陆家和唐家的深度结合。总而言之,在封建地主统治的古代,无论是“表亲结婚”还是“同姓不婚”,都是为了扩大家族在经济、政治乃至文化上的影响力的手段。最后再说一句题外话,许多西方国家并不禁止“近亲结婚”,我国也是在“计划生育”出台后才予以禁止。如果继续深究,就要扯到国家对人口的调控上去了。

由于篇幅原因,今天就先讲到这里。如果大家对中国历史文化感兴趣,欢迎点个关注,咱们下次接着聊。

免责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作者:知否青史(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701858011662516740/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