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衢州市> 正文

明明手上抓到一副好牌,却打得稀巴烂,最终落得身败名裂

在李渊称帝代隋之前,各路反隋大军汇成三大主力:河南的瓦岗军,河北的窦建德军,江淮的杜伏威、辅公祏军。而瓦岗军又是这三大主力中最强劲的一支,控制着中原地区,这支队伍的缔造者翟让武功高强,勇猛无敌,李密多谋善断,运筹帷幄,徐世勣(徐茂公)文武双全,出将入相,大将单雄信百战百胜,还有秦琼,罗士信,程知节(程咬金),王伯当这些一等一的猛将,可谓是占尽优势,前程无量,尤其是在李密的统筹谋划下,事业蓬勃发展,翟让自愧不如让出领袖位置后,窦建德、朱粲、杨士林、孟海公、徐圆朗、卢祖尚、周法明等人都表示承认李密的盟主地位,甚至有人上书劝他登基称帝。可就是这样一支绩优股,在隋朝即将崩溃的关键时刻,自己却率先崩盘,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这只能从瓦岗军两代领导人身上找原因。翟让是隋朝东郡(今安阳市滑县东南)的一名法曹,相当于公检法系统的官员(今天的日本还在沿用这一称谓,将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统称为“法曹”),有人考证,翟让当时的职务类似于派出所长,这一点跟刘邦有点相似,都触犯了朝廷的法律,刘邦是畏罪潜逃,翟让则被判了死刑,关在牢里等候执行。

明明手上抓到一副好牌,却打得稀巴烂,最终落得身败名裂


翟让平常为人应该不错,当时负责看管他的看守黄君汉看在往日的份上,在一个风高月黑的夜晚将他放了。据说当时翟让也很讲义气,不愿连累对方,说如果我走了,你也难逃法律的制裁,岂不是把你给害了!

黄君汉说我救你不为别的,是看在你是个仗义的爷们份上,你又何必一付婆婆妈妈的样子呢,快走吧,一会我后悔,你就走不成了。性命悠关,再装逼就真的是死路一条了。

逃出来的翟让,家是回不去了,遂于大业七年(611)伙同徐世勣、单雄信蹿至瓦岗(今河南安阳滑县南)占山为王。

当时隋炀帝在营建东都、修缮长城、开凿大运河等工程建的同时,又穷兵黩武的征伐高句丽,很多民众为逃避劳役、兵役,纷纷前来入伙。

翟让接受徐世勣的建议,在今天的河南郑州、商丘一带劫掠往来于运河上的公私船只,“获取资财无数”。

明明手上抓到一副好牌,却打得稀巴烂,最终落得身败名裂


有钱就天天吃肉,队伍一下扩大到万余人,引起全国的关注。不久,一个人的到来,更是把瓦岗寨经营得风生水起,瓦岗军就成了当时最大的反政府武装。

此人名叫李密,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官二代兼富二代,出生于四世三公的贵族家庭,太爷爷李弼是西魏八柱国之一、官至司徒,北周时晋升为太师、魏国公。爷爷李曜为北周的太保、封邢国公。父亲李宽为当朝的上柱国,封蒲山郡公。李宽死后,由李密世袭。

出生于世家的李密,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有充分的时间琢磨事情,又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很快就成长为一个文武兼备的青年,很有野心,梦想着有一天出人头地,像祖辈那做个中兴名臣。

据说早前李密曾凭借父亲的老关系在杨广的东宫担任高级禁卫武官,可他长得有点另类:额锐角方,瞳子黑白明澈。有一次,杨广见过他一眼后就有种不舒服的感觉,问追随他的死党、时任右卫大将军的宇文述:“这黑脸小子是谁呀?”

宇文述是个工作认真负责的好同志,对手下每名官兵都了如指掌:“他是已故蒲山公李宽的儿子,叫李密。”

明明手上抓到一副好牌,却打得稀巴烂,最终落得身败名裂


杨广吩咐道:“这小子神态异常,一付本拉登样的嘴脸,让他滚蛋!”

宇文述亲自找来李密,很委婉的跟他说:“小李啊,你天资很高,凭你的才学混个官职不是问题,宫廷警卫只是个琐碎的差事,不应该是你呆的地方!”

李密很识趣的卷铺盖回家后,更加憋着一口气专心读书,凡是他认为有用的兵书、史册都认真研读。他去拜访最高学府教授国子助教包恺时,画风是这样的:骑着一头黄牛,将一套《汉书》挂在牛角上,一只手拉着牛绳,一只手捧着书阅读。仅凭这一点,李密就成了包恺教授的得意门生。

李密骑在牛背上读书的招牌性动作一经推出,名声大振。隋文帝身边的红人越国公杨素专程找了过来,见到李密埋头读书的样子,故意问道:“这位同学好勤奋啊,叫什么名字啊?”

李密认识杨素,大老远就看到他了,只是摆个更勤奋的造型。见对方动问,连忙下牛拜了两拜,报上了自己的姓名。杨素回对自己的儿子杨玄感说“:你看看人家!”

对于老爹拿别人家的孩子跟自己说事,很多人不以为然,可杨玄感对李密同学算是心悦诚服了。

明明手上抓到一副好牌,却打得稀巴烂,最终落得身败名裂


隋炀帝杨广上台后,穷奢极欲,大搞面子工程,其结果是民愤极大,各地民众纷纷起来造反。大业九年(613年),因父亲被逼死,隋炀帝又扬言要灭了杨家,身为礼部尚书的杨玄感(不知杨广怎么想的,还让他担任如此要职)就趁隋炀帝亲征高句丽之机,暗中筹划起兵,请好好学习的李密同学主持谋划工作。

李密到位以后,向杨玄感提出了上、中、下三策:上策是北据幽州(河北北部山海关一线),以断隋炀帝后路;中策是西入长安,占据关中和隋炀帝对抗;下策是就近攻取洛阳。

杨玄感却有自己的看法,说:“我认为您说的下策,恰恰是上策。现在朝臣们的家属都聚集在洛阳,有了这些人质,不怕他们不听命于我。再说了,眼皮底下的城市不率先拿下,如何示威?”

不管是李密说的下策,还是杨玄感认为的上策,最终的结果是,大家都遭遇不测。屯兵坚城之下的杨玄感等人被人蜂拥而来的朝廷援军打得落荒而逃,杨玄感与弟弟杨积善在逃跑中自杀身亡,李密则被追兵捉拿归案。

明明手上抓到一副好牌,却打得稀巴烂,最终落得身败名裂


也许杨广是想看看之前的黑小子的胆子是不是长毛的,命人押送李密及其同伙到他当时所在的高阳县。路上,李密对那帮难兄难弟们说了:“我们的生命就像早上的露水,一见阳光就没了。等我们到了高阳,一准会被剁成肉酱,最后连渣都不剩。不如在路上想想办法,也许还有一线希望!”

于是,大家把身上值钱的东西全部亮出,李密趁机忽悠押送官员:“我们这些造反派是捞了不少,可惜有命捞没命花了。请让我们用这些钱物作为经费享受几天,花不完的就全部报答你们的恩德了。”

一路上,李密不断拿钱请求官兵买酒买菜,每天晚上吃吃喝喝,吵吵闹闹,逐渐的官兵们也习以为常了。终于让李密等人逮着机会逃跑了。

李密隐姓埋名,辗转来到淮阳郡后,自称刘智远,开起了培训班,帮学生补课维持生计。书卷气十足的他,诗兴大发之下,写了一首五言诗《淮阳感怀》,这是一首催人泪下的好诗,相当有水平,连淮阳太守赵佗都被感动了,派人一查,居然是A级通揖犯李密。而李密也竟然神奇般的在围捕中,再次成功逃脱。

李密在跑路的过程中听说瓦岗寨伙食不错,于是决定前去入伙。有人知道李密是杨玄感部的漏网之鱼,建议翟让杀了他,以免落下窝藏罪招来朝廷讨伐。可翟让江湖义气太重,不但没杀,还将他收留了下来。

明明手上抓到一副好牌,却打得稀巴烂,最终落得身败名裂


随后,李密通过他的学生王伯当向翟让献计献策,说当今皇帝昏庸,百姓怨恨,凭您的雄才大略,灭亡隋朝取而代之绰绰有余。把翟让吹得晕呼呼之后,自告奋勇去游说各小股反政府武装,让他们前来接受收编。

果然,李密凭他那三寸不烂舌,一通游说下来,瓦岗军的势力迅速壮大。第二步,李密向翟让建议:“咱们的势力壮大了,人枪也多了,得找地盘、弄粮草,不然朝廷大军一到,我们就会玩完!不如我们去夺取荥阳,为部队筹积粮草,等到兵强马壮后,再去夺取天下!”

翟让说了句你太有才了,就积极行动起来。攻克金堤关,拿下荥阳及周边城镇后,瓦岗军终于有了自己的根据地。

荥阳是中原的战略要地,东边是一片平原,向西是虎牢关。虎牢关以西的巩县有朝廷的大粮仓洛口仓,洛口仓落到叛军手里,不仅会得到大量的粮食,而且会直接威胁东都洛阳。

这一点,杨广清楚,李密也不清楚。杨广就派出头号名将张须陀带兵前来镇压,翟让一听张须陀的名字,两腿直打哆嗦,他从来就没想过自己能打得过朝廷的正规军,之前都是小打小闹,遇到的都是地方保安部队。李密则安慰他说,张须陀有勇无谋,可一战将他拿下。

翟让将信将疑,可李密描绘的前景太诱人了,他不肯轻易放弃。只得硬着头皮按李密的部署正面诱人。

明明手上抓到一副好牌,却打得稀巴烂,最终落得身败名裂


张须陀作为隋朝的中流砥柱,东征西讨未尝一败,被拜开府仪同三司。这次前来对付瓦岗军,在他看来不过是武装旅游罢了,一看翟让才打个照面转身逃跑,那付丧魂落魄的神态和手慌脚乱的动作,根本不常人能装出来的,当即拍马直追,心想,就这样的怂包,就算玩花样也不足为虑。

麻痹大意害死人,张须陀这次算是阴沟里翻船了,追击翟让十余里后,直接陷入了李密伏设置的重重包围之中,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最后被瓦岗军用车轮战术斩杀。

瓦岗军名声大振,李密在军中的声望也大幅提升,翟让给了他独统率一支队伍的权力,建立蒲山公营。

蒲山公营建立起来后,军容整肃,令行禁止,加上李密本人衣食朴素,善于鼓动,很快成为一支嗷嗷叫的部队。

至此,李密又开始实施他的第三步,向翟让进言:“如今全国正在闹饥荒,凭你杰出的才干,完全能够平定天下,咱们不如趁此机会,亲率兵众,直接去袭击兴洛仓,散发粮食救济穷苦百姓,到时我保证,一天就能招集百十来万人马!”

翟让很谦虚地说道“:我就一个草根,声望还远没到这一步,不如你率先出兵,我率部在后面跟进。等夺取兴洛仓后,再作商议!”

明明手上抓到一副好牌,却打得稀巴烂,最终落得身败名裂


大业十三年(617)二月,瓦岗军出奇不意地攻取兴洛仓后,开仓放粮,百姓们奔走相告,男女老少都加入运粮队伍,路上络绎不绝。坐镇洛阳的越王杨侗逼着虎贲郎将刘长恭率领步兵骑兵二万五千人前往镇压,反被李密打得大败,刘长恭只身逃回洛阳。瓦岗军得到大量的辎重器甲,实力大增。

瓦岗军掌握了粮仓,周边民众包括一些反政府武装纷纷前来归附,真的如李密之前所料,军队一下达数十万人。这一下翟让玩不转了,干脆主动让贤,推举李密为首领,并劝他称王。李密推辞一番后,认为称王时机未熟,只称“魏公”。

李密新官上任三把火,再接再厉相继攻破回洛仓(在今河南洛阳东北)、 黎阳仓(在今河南浚县东南),继续开仓放粮,部队增加了二十多万。

至此,瓦岗军已有近百万之众,控制了中原广大地区,达到了鼎盛时期。李密也趁势公开宣布了隋炀帝的十大罪状,明确提出了推翻隋炀帝政权的政治主张。

眼看形势大好,瓦岗军的统帅很有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新的皇帝,连翟让身边那些不通文墨的亲友和下属都看出来了,他们的心里开始不平衡了。部将王儒信鼓动翟让自己当大冢宰(相当于宰相),管理所有的事务,将让给李密的权力夺回来。

翟让的哥哥翟弘是个大老粗,说话更直白:“兄弟啊,天子应该由我们来做才对啊,怎么能让给别人呢?你要是不想做,我可要做了啊!”

明明手上抓到一副好牌,却打得稀巴烂,最终落得身败名裂


翟让是个豁达的人,听完他们的话只是一笑置之,也没放在心上,可传到李密的耳朵里,问题就严重了。毕竟瓦岗军的创始人是翟让,他一天不死,就随时有权力收回去的可能,就算翟让不想,也架不住他身边的起哄。还有一个让人感到别扭的问题是,李密对翟让总要客客气气的,而翟让在他面前则保持着大大咧咧的作派,长此以往,总让人感觉不舒服。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十一月的一天,精通汉史的李密摆了一桌鸿门宴,翟让没做多想,叫上哥哥翟弘、侄子翟摩侯,让单雄信、徐世勣等几个心腹陪着就赴宴去了。可惜他缺少刘邦的智慧,翟家兄弟和侄子再没能走出宴会大厅,徐世勣在逃跑中被砍了一刀,差点丧命,单雄信拼命哀求,加上赴宴迟到的王伯当从旁拦着,徐、单二人总算捡回条性命。

这次火并,李密的首领地位是名副其实了,可却落下了忘恩负义的坏名声,瓦岗寨从此人心涣散,瓦岗旧部与他离心离德。更不可思议的是,李密大权在握后,脑子好像不好使了,比如,各路反王派使者劝他登帝位,领导大家共同推翻隋炀帝政权,他的回答很干脆:“洛阳没有平定之前,不考虑这件事!”你不登高一呼,这义军领袖就无从谈起。

还有更离谱的,杨广死后,为拿下洛阳跟王世充死磕的李密,竟然接受对方拥立的傀儡皇帝杨浩的招安,对所册封的太尉、尚书令、东南道大行台行军元帅、魏国公等头衔欣然接受,直接把义军领袖拱手让出。

李密甘愿充当杨浩的走狗后,就一心想到东都做辅政大臣,于是掉转枪口与宇文化及的江都军团打了个两败俱伤,让王世充坐收渔翁之利,邴元真、单雄信等人相继投降王世充,更加速了瓦岗军的败亡。

好好的一手牌,硬生生的让李密打得稀巴烂,可见他没有当老大的气度,这点,从他执掌大权后,不再体恤将士,将钱袋子捂得紧紧的,甚至连打了胜仗缴获的战利品都舍不得分给将士们就可见一斑。

由此得出结论,如果李密能像萧何、诸葛亮一样好好辅佐翟让,说不定他会成为一代开国功臣,只可惜选择了另一条路,最终落得身败名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作者:空中凡星18(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701115653664801287/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