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衢州市> 正文

历史上唯一因削藩而成事,永乐皇帝是怎样炼成的,明初的书生误国

莫逐燕,逐燕日高飞,高飞上帝畿。这首童谣说的就是大明朝的永乐皇帝,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意思是别把他逼急了,逼急了他就是皇帝了。

最初,朱元璋的太子是朱标,他是朱元璋的长子,历史上又称其仁慈、友爱。如果是他当皇帝,估计没什么问题。可是他不到四十岁就去世了,活着的儿子中,年纪最长、最有资格的就是燕王朱棣了。

历史上唯一因削藩而成事,永乐皇帝是怎样炼成的,明初的书生误国

可惜朱元璋没这么想,他弄了个隔代亲,选了孙子朱允炆。朱允炆“颖慧好学,性至孝”,老年人看到孙子辈恭敬、体贴是最高兴的,所以雄才伟略如朱元璋,也不能免俗。不过朱元璋也知道,这要是他前脚一走,这个孙子能不能降得住这些个叔叔实在不好说。因为朱元璋为了明帝国的安宁,多次分封藩王,让儿子们都在各个边境镇守,每人手里都是有兵有权,尤其是北方的藩王,因为经常和蒙古人打交道,所以计谋老道,军队精良。所以朱元璋在临死前立下遗诏,所有外藩的儿子,在他死后不许回京吊丧。

虽然朝廷有明旨,但朱棣还是来了,儿子给爹奔丧,这事儿天经地义。可是年轻的朱允炆让人拿着朱元璋的遗言,直接把朱棣撵回了北京。

朱允炆这位年轻人和别人一样是初生牛犊,意气风发。他当上皇帝之后想到的头等大事,就是削藩。削藩啊,中国历史上的削藩,有不造反的吗?汉景帝削藩,结局是七国之乱;中唐以后的节度使,跟藩王也差不多,中央只要一削权,大多也是热热闹闹的要独立;再往后三百年,小皇帝康熙削三藩,迁延了八年多才平定叛乱。建文帝朱允炆这个结局是最差的,削藩把自己削了。

历史上唯一因削藩而成事,永乐皇帝是怎样炼成的,明初的书生误国

平心而论,朱允炆要削藩没错,如果不削藩,中央政府势必眼睁睁看着各地藩王做大。明初,朱元璋把建国的功臣都收拾的差不多了,明军最强悍的军事统帅怕是只能在朱元璋的儿子中挑了。他们从心底里自然瞧不上这个“仁孝”的侄儿,日子久了,狂妄自大拥兵自重也是早晚的事。弄不好大明朝就会变成中期以后的唐朝,各地坐大,尾大不掉。所以削藩是早晚的事,问题在于时机和手段。

先说手段,朱允炆其实还有用了策略的。柿子先挑软的,他找了五个有“问题”的藩王先开刀试试,包括周王、齐王、湘王、代王和岷王等。其中周王朱橚是燕王朱棣的同母兄弟,被建文帝直接废为庶人,而湘王朱柏则全家自焚,以示绝不受辱。这就有点斩尽杀绝的意思了,也许建文帝该学学宋祖赵匡胤,多留点余地,你们交权发财,我破财消灾。

问题在于围在朱允炆身边的都是些空谈书生,包括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孺。这些人有知识也有热血,就是没有实战治国的经验。不清楚他们是否意识到过“削藩必反”,即便意识到了,是否做了充足的准备。

历史上唯一因削藩而成事,永乐皇帝是怎样炼成的,明初的书生误国

建文元年七月(1399年),朱允炆密捕朱棣失败,朱棣起兵“靖难”。按说朱允炆是“以全国敌一隅”,属于久后必胜之局,可战端一开,小皇帝才发现打仗很多时候和书里写的不一样。中央实在没有能和朱棣匹敌的将领,而政府军中却有很多他的旧部。时间越往后,指挥无序调度失灵的状况越多,到1402年,朱棣终于攻破南京,朱允炆下落就此成谜。

如果,朱允炆不是那么急,先做几件让自己有威望,让自己在军队中被拥护的事儿,再削藩;如果,朱允炆对藩王不是一撸到底,而是削权给富贵,让藩王永远在值不值之间摇摆;如果朱允炆决意削藩,一上来直取朱棣,不给他准备的时间……

历史上唯一因削藩而成事,永乐皇帝是怎样炼成的,明初的书生误国

​历史没有如果,事实就是这样。朱棣成为了大明朝的永乐皇帝,而对建文帝朱允炆,则使用了罗马帝国擅长的“抹杀记录”。

本文作者:吴先生讲故事(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8211635263177230/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