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衢州市> 正文

明末学术泰斗李卓吾,《明史》为何没有为他立传?

2019-05-01 衢州市 李贽   明史   黄安   辉县   麻城   泉州   儒家   红安   历史   南京   湖北   福建   云南   通州   晋江   河南

作者:朱永嘉

李贽,原姓林,名载贽,明嘉靖六年(1527年)出生于福建泉州晋江,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考中举人后改姓李,为避穆宗讳改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历官共城(今河南辉县)教谕、南京国子监博士、礼部司务,隆庆四年(1570年)任南京刑部员外郎,万历五年(1577年)任云南姚安知府,三年后弃官,后寄寓黄安(今湖北红安)、麻城芝佛院。万历三十年(1602年),以“惑世诬民”罪名被捕下狱后自杀,享年七十六岁。


明末学术泰斗李卓吾,《明史》为何没有为他立传?


李贽从幼年起,就形成了叛逆的性格,他的思想和为人都反映了这种性格。他的作品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和《史纲评要》,《藏书》是依纪传体评论历史人物,《史纲评要》是按编年体评论历史人物,《焚书》大部分是他与时人通信的辑录,以及对自己经历的叙述和所作诗文及史论的辑录,也有一些是表达他对当时社会思潮的思考和评论。要了解李贽的思想及其为人,离不开他自己留下的作品。

《明史》没有为李贽立传,只是在耿定向的传记中提到他。耿定向兄弟本来是李贽的朋友,李贽在五十三岁以后,在黄安耿定向家为其子女任教职。李贽与耿定向的弟弟耿定理在思想观念上比较一致,耿定理去世以后,李贽与耿定向之间由于思想分歧而互相对立,从此二人成为两条车道上跑的车,从互相争论到互相指责,到最后李贽被耿定向所逐。

明末学术泰斗李卓吾,《明史》为何没有为他立传?

《明史·耿定向传》云:“定向初立朝有时望,后历徐阶、张居正、申时行、王锡爵四辅,皆能无龃龉。至居正夺情,寓书友人誉为伊尹,而贬言者,时议訾之。”从这一段话可以知道耿定向属于在朝执政的阵营,至于他的学术思想,其本传云:“其学本王守仁,尝招晋江李贽于黄安(今湖北红安)。”在思想起源上,他与李贽都属于王艮的泰州学派,二人所走的道路则完全相反,实际上耿定向与弟弟耿定理在为人和思想倾向上也不完全一致。

从行为上讲,耿定向是在朝为官,谋求仕途的发展,而李贽则是在野,思想倾向于禅宗讲道、讲禅,那么耿定向对李贽的态度发生变化也就容易理解了。史传称:“后渐恶之,贽亦屡短定向。士大夫好禅者往往从贽游。贽小有才,机辨,定向不能胜也。”从道理上讲,耿定向说不过李贽,就依仗权势来压制他。定向的弟弟耿定理则与其兄不同,《明史》称:“定理终诸生,与定向俱讲学,专主禅机。”

明末学术泰斗李卓吾,《明史》为何没有为他立传?

耿定理不为官,不谋富贵,一心与李贽讲道,故耿定理一死,李贽便只能离开黄安了。关于李贽本人的经历,在《明史·耿定向传》亦有言及,其云:

贽为姚安知府,一旦自去其发,冠服坐堂皇,上官勒令解任。居黄安,日引士人讲学,杂以妇女,专崇释氏,卑侮孔孟。后北游通州,为给事中张问达所劾,逮死狱中。

这里所言与事实有出入,李贽剃发是在麻城,是姚安知府任满后致仕,并非“勒令解任”。至于其中指责的“杂以妇女,专崇释氏,卑侮孔孟”,他当时不是在黄安,而是在麻城,是周友山支持他在麻城安顿。李贽《与周友山书》称“不肖株守黄、麻一十二年矣”,这十二年只有三年在黄安,故主要不是在黄安,而是在麻城。所谓“日引士人讲学,杂以妇女”,说的主要是在麻城的事。

千古是非谁定论,焚书藏书见真章。独树一帜,敢为异论,中国思想史上罕见的叛逆者,其著作一再被禁毁,却流传至今,读中晚明历史,绕不过一个李贽。

本文作者:乡土(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5530537718710788/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