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衢州市> 正文

古代农业靠天吃饭?从桔槔到风力水车,一口气搞懂古代浇水工具

水是生命之源,地是万物之母!

我国一直是都是农业大国,历史上每个朝代对农业发展都非常重视,但受一些时代的局限性,某些东西不是重视就能发展出来的。

比如你要现在问一个农民用什么浇水,他张口就会说当然是用水泵抽水,或者喷水灌溉。可我们知道,这些都是需要电的,古代没有这样的条件,他们无法像现代人这样去帮助农作物减旱,这也是古代农作物收成低的一个最主要原因。

古代农业靠天吃饭?从桔槔到风力水车,一口气搞懂古代浇水工具

对于这样的一个农业命脉,古代人当然也知道水对庄稼的重要性,所以各朝各代都不遗余力的去发展水利,水利工程也非常多,比如秦朝比较有名的:郑国渠、灵渠、都江堰这些。可是,就算是能引水,也需要把水再一次的引到田地里才能达到目的,古人是怎么办到的?

《诗经·小雅·白华》中说周朝:

彪池北流,浸彼稻田。

这说明在周朝时期,人们就已经有意识的去引水灌溉了。不过对于这样的记载是有争议的,因为并没有别的证据去佐证。我们在这句话里也可以看出来,这里是引水,比如把沟渠的水挖开引到田地里,那时候并没有工具。

那么,浇水工具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古代农业靠天吃饭?从桔槔到风力水车,一口气搞懂古代浇水工具

一、从远古到春秋

远古时期,先民们刀耕火种。直到商周时候,人们开始“抱瓮而灌”

什么叫抱瓮而灌呢?就是在河里,或者挖的井里,用陶罐打出一点水来,人力抱着浇到苗下。我们光是靠想就可以知道这多么的费时费力!可这就是时代的局限性,并不是那时候的人笨,而是他们时代的发展禁锢了他们的想法,他们根本就想不到该用什么方法去改变这种局面。

我们人类从来都是在困境中成长起来的,在无数的困难面前都可以找出解决的办法,浇水当然也不例外,到了春秋时期,“桔槔”出现了。

桔槔的样子,大家可以想象成一个跷跷板那样的,中间或者是吊着、或者是有个支撑点,一头绑着重物,另一头绑着汲水工具,比如木桶啥的垂在井边。

古代农业靠天吃饭?从桔槔到风力水车,一口气搞懂古代浇水工具

一个人站在井口处,拉着汲水工具用力抛进井中,另一头的重物发生作用,用自重把井里汲满水的木桶给提出来。这样可以省很多力气,但却并不省时,可相比以前,这已经是很大的进步!

关于这东西的正式出处,这个是有争议的,很多人认为这是汉代才出现的东西,在春秋时期不可能出现。可是,我们又会在不少的记载中看到这个词,这说明在那个时候确实已经出现并且开始有人使用。

这个词第一次是出现在了《墨子·备城门》中,上面是这样记载的:

城上之备:渠谵、藉车、行栈、行楼、到、颉皋、连梃、长斧……

《备城门》是墨子一篇关于城池攻防的文章,只不过这里写成了颉皋。

《说苑·反质》中是这样说的:

为机,重其后,轻其前,命曰桥。终日溉韭百区不倦。

《庄子·天运》中也有这样的记载:

且子独不见桔槔者乎?引子则俯,舍之则仰。

虽然《说苑》成书于西汉年间,但《庄子》《墨子》都是战国时期的,这说明在春秋战国时期,桔槔已经被应用,不过一个有趣的地方在于,在春秋时期一些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才用,落后地区还是用不到的。

虽然只是个简单的工具,但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我们常说从一到百易,从零到一难,这就是从零到一。

西汉淮南王刘安在《淮南子·泛论训》中写:

斧柯而樵,桔槔而汲

虽然刘安是个谋乱的王爷,但《淮南子》还是非常厉害的,这些都证明了桔槔出现对农业意味着什么。落后自然还是很落后的,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说:

用桔槔、辘轳,功劳又甚细已

意思是用这样的东西汲水,功效是很小的。所以,新的工具必定还会诞生。

古代农业靠天吃饭?从桔槔到风力水车,一口气搞懂古代浇水工具

二、从战国到三国

一直到了汉朝时,桔槔还被使用,当然还有一种东西在期间被发明,就是“辘轳”,这个辘轳广大农民朋友们都很熟悉,现在一些农村还在用,可以想象古时候发明创造对后世的影响。

一直到了汉朝末年,人力翻车被宫中一个叫毕岚的太监造了出来。

古代农业靠天吃饭?从桔槔到风力水车,一口气搞懂古代浇水工具

人力翻车是一种类似于现代皮带机的东西,两侧有挡板,中间是可以转动的活板,一头放在水里,另一头架高,人可以踩上去,利用脚的力量去踩动,把低处的水顺着活板给汲上来。

《后汉书》卷七八《宦者列传·张让》记载:

毕岚……宋典十二人皆为中常侍……又铸天禄虾蟇,吐水于平门外桥东,转水入宫。又作翻车、渴乌,施于桥西,用洒南北郊路,以省百姓洒道之费。

最初是为了哄宫里的皇帝高兴,根本没想过用到农业上去,加上那时候汉帝国风雨飘摇,天下惶惶,很多农田荒芜,这东西也用不上。

汉朝灭亡到了三国后,历史上比较有名的机械发明家马均改装了翻水车,马均改进的翻水车十分轻巧,转动方便,对后世影响很大。

但是,古代对于科学的热情普遍不高,所以关于马均的记载并不多,在《三国志·魏志》卷二九《杜夔传》的后面,裴松之注说:

魏明帝时有扶风马钧,巧思绝世。

就这样,没了。一个发明家,仅有寥寥几句的记载,让人不禁唏嘘!

对于人力翻车,毕岚是发明者,改进者是三国时期魏国人马均,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这样写:

车身长者二丈,短者半之。其内用龙骨拴串板,关水逆流而上。大抵一人竟日之力灌田五亩,而牛则倍之。
古代农业靠天吃饭?从桔槔到风力水车,一口气搞懂古代浇水工具

三、从隋唐到宋朝

到了隋唐五代时期,长江流域出现了“高转筒车”。优点是可以将水汲到高处,缺点则是必须要借助湍急的河水流动,而且上面还需要很大的人力或者牛力来做为提水的动力。

高转筒车的创造者已经不可考,关于这个的记录也不多,在《全唐书》卷948中有陈廷章《水轮赋》说:

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大之用,低徊随匠氏之程。始崩腾以电散,俄宛转以风生。虽破浪丁.川湄,善行无迹;既斡流丁波面,终夜有声。
古代农业靠天吃饭?从桔槔到风力水车,一口气搞懂古代浇水工具

而在这个时期的北方地区,则开始用“立井水车”

这是一种立在井上的工具,可以汲出井里的水来灌溉田地。

井口放一个木齿轮,旁边再接一个卧齿轮,用数十小木斗相连立在立轮外侧,下面的一端入水。以人力或畜力转动卧轮,立轮受力跟着转动,水被木斗带出井口,流进井边沟渠内,空斗再进入井里循环汲水。

《太平广记·邓玄挺》中写这种水车:

唐武则天时,玄挺入寺行香,见水车,以木桶相连,汲于井中。
古代农业靠天吃饭?从桔槔到风力水车,一口气搞懂古代浇水工具

到宋朝时,水车有了革命性的进步,这时候有了“水转翻车”

所谓的水转翻车,就是借水力为动力的翻车,设计已经很复杂了。分别由木槽、带有龙骨板叶的木链、轮轴、木架、大齿轮、水轮等构成。水冲击水轮,通过两个大齿轮的传动,带动循环的木链,木链上的龙骨板叶上移,沿木槽刮水上岸。

之所以说是革命性的改变,是因为这种水车借用了大自然的力量,借用了水本身的力量,省去了人力和畜力,而且只要下面的水流动,就可以一直使用灌溉,唯一的缺点是如果水流过急,会把下面水中的水轮给冲坏,另外长期泡在水中,也需要定期更换水轮。

古代农业靠天吃饭?从桔槔到风力水车,一口气搞懂古代浇水工具

四、从明清到现在

到了明清的时候,在宋朝的基础上,明清人脑洞大开的弄出了“风力水车”

这是一种类似于现代风车一样的东西,全车分风车和水车两个部分。风车将风能传递给水车,由水车将能量传给所汲水体,然后将水从沟渠里吸出来。

《天工开物》中这样说:

扬郡以风帆数扇,俟风转车,风息则止,此车为救潦,欲去泽水,以便栽种

从最初的“抱瓮而灌”到明清时候的借助风力,我们从浇水工具的发展历程就可以看出来,最初是全靠人力,后来发展到了借助水力,最后完全脱离人力,古人的智慧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一切都为了更加的方便和快捷。

古代农业靠天吃饭?从桔槔到风力水车,一口气搞懂古代浇水工具

到了近现代,随着世界工业革命的到来,浇水工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科技进步之快让世界惊叹,我们现在可以坐在田间地头,聊着天就把地全部浇灌完毕,这在古代是连想也不敢想的事,还是那句话,是时代局限了他们的发展。

当我们回望这些工具的过去,再想想它们的现在,最后思考所有的发明创造其实都是这个样子。也许我们现在不敢想的东西,到了未来都是可以实现的。就像古人不敢想现在浇水的轻松那样。但我们最后还是要说,一切的发明创造都离不开人,我们的先祖凭着智慧在这片大地上立足,我们也应该凭着智慧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本文作者:乡村黑嫂(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3995366800491015/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