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衢州市> 正文

诸葛亮本布衣,在南阳种地,别人怎么知道他是条卧龙?

很多人或许没有读过《三国演义》,可能更多的人没有读过《三国志》,但相信大部分人仍然对曾经出现在语文课本中的《出师表》记忆犹新。刘备死后,刘禅继位的第三年,诸葛亮决定兴兵北伐,临行之前曾经留下了一篇两千年传颂的文章《出师表》。因为用兵是非常凶险的,因此临行之前对蜀国后主的嘱咐周详而深刻。在这篇《出师表》中,诸葛亮曾经提到自己在跟随刘备之前的一些情况: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诸葛亮本布衣,在南阳种地,别人怎么知道他是条卧龙?

关于诸葛亮投靠刘备之前的情况,倒是没有其他的史书提及,但这却不需要任何考证,《出师表》中诸葛亮自己讲的明明白白,那就是他原本在南阳务农,非常低调。只是后来刘备三顾茅庐,二人情投意合之下,诸葛亮才决定出山协助。而刘备之所以能够慕名而来,也是到了荆州之后听别人提起诸葛亮大名之后才知道的。

《三国志·诸葛亮传》中提到,刘备到新野后,徐庶前来投靠,深受器重。但是徐庶却告诉刘备:诸葛亮才是条卧龙,将军应该跟他见一面。裴松之在做注时引用《襄阳记》中的内容称“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实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这个司马德操就是《三国演义》中的“水镜先生”司马徽,他向刘备极力吹捧诸葛亮和庞统。

诸葛亮本布衣,在南阳种地,别人怎么知道他是条卧龙?

然而,诸葛亮自从跟随叔父诸葛玄达到荆州之后,一直亲自种地(躬耕),徐庶、司马徽等人又怎么会知道他是一条卧龙呢?建安二年到建安十三年春天,诸葛亮种了十年地,隐居了十年不求闻达与诸侯,卧龙的名声又是如何传播出去的呢?

在当时的情况下,传播的途径只有一种,那就是人们的口口相传以及纸媒(主要是书籍)传播。诸葛亮当时的情况下,没有权位资源,想要让众人为他宣传,那就只能是掌握财富资源了。东吴大都督鲁肃年轻的时候也没有主动去当官,但是家里有钱,乐善好施,所以富有美名。周瑜带着几百人找他,他把家里两囤粮食送了一囤给他而不求回报。后来袁术听说鲁肃的名声,请鲁肃做官,鲁肃看不上他就拒绝了。但是鲁肃的名声已经很大了,他的朋友刘子扬曾邀请他为巢湖军阀郑宝服务,

诸葛亮有没有可能复制鲁肃的模式呢?史书记载,诸葛亮祖上诸葛丰曾经是汉代的司隶校尉,相当于今天的检察院院长,算的上是显赫人家了。而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土地兼并严重的情况下,诸葛亮一个外来户要在荆州当地购买土地,缺少资金是肯定不行的。《三国志·鲁肃传》中,鲁肃为了换取财富也曾经变卖土地,而诸葛亮还有钱买土地,家里应当是巨富。身为巨富,不一定需要为周围的人花钱,而周围的人也会为他传播美名。

而诸葛亮的第二个传播方式就比较确定了,那就是他能够写出好文章,比如《三国志·诸葛亮传》里提到的《梁甫吟》,文采飞扬、富有内涵的文章被人们所喜爱,自然有人竞相学习、抄写、吟诵,不自觉的就为诸葛亮进行了传播。这就好比现在的作家或者自媒体,可能只写了一两篇文章,就让其人名满天下成为红人。而诸葛亮写下的这些作品中,见识又很高超,人们自然就了解到他是一条卧龙了。

从史书上记载的诸葛亮生平来看,巨富和富有才华的文章传播,这两条原因都应该是诸葛亮卧龙大名广泛传播的原因。不过相比较之下,虽然不能说诸葛亮一定比鲁肃高明,但他的传播方式最主要的应该是靠文章而不是靠财富。因为诸葛亮在投靠刘备之后,并没有像卫兹支援曹操、张世平和苏双支援刘备一样散尽家财,去为刘备募兵,也没有像鲁肃那样出财务和粮草。

诸葛亮本布衣,在南阳种地,别人怎么知道他是条卧龙?

另一方面,诸葛亮文章的深刻和入人心是经得住历史检验的。他的《梁甫吟》甚至被唐代大诗人李白所模仿,意境却无法超越,这在李白所写的全部的文章中是罕见的;他的前后《出师表》,几乎2000年来中国读书人必然反复吟诵,乃至于目不识丁这亦有能大量背诵者;他的《诫子书》更是成为2000年家教的典范;他的遗书更是千古以来供官吏们学习、膜拜的榜样。这些文字都是自然而然的深入人心,诸葛亮自己不用说,人们自己就会彼此传播“此乃卧龙也。”

本文作者:村中无人对局(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2686825468789262/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