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杭州市> 正文

中国四城资围墙守护者2深教育记者眼中孩子们的“生存状态”|减负|培训机构|家长_教育

2018-12-01 杭州市 减负   培训机构   家长

  1、坐标:北京

  孩子仍在忙“赶班”高年级学霸开启“半退出式”模式

  中国青年报记者冯林

  每到周末,在北京的很多大型购物中心或者一些离学校较近的大厦中,都会看到很多背着书包的中小学生。他们穿梭于分散在这些大厦中的各种培训机构中,从这个班出来再匆忙赶往下一个班,就这样完成着自己“每周必有”的培训班生活。

  自今年年初教育部联合四部门进行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以来,北京市进行了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并且已经向社会公布了第一批“白名单”。但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北京市的中小学生参加课外班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沈达是北京市一所“好”小学的六年级学生,现在到了小升初的关键时期。从进入六年级开始,沈达开始了自己“半退出式的”学校生活模式:每周有一两天完全不到学校上课。从学校“退出”的这两天里,沈达把自己交给了培训机构,全面系统地进行语、数、外的培训,以应对有可能出现的小升初择校,以及之后的分班考试。

  沈达的情况可能有些极端了,不过,小升初的确仍然是小学生绕不过去的“一道坎”,是小学生参加课外培训的最主要的需求。

  虽然近些年北京市进行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深度综合改革,九年一贯制、集团化办学等举措缓解整个社会的择校冲动,同时也在减轻着家长的焦虑感,但是,“过来人”的故事每每在提醒着家长们:总是要拼一下的。于是,一批批的孩子们前赴后继地冲向课外培训班。

  除了具有“应试属性”的语数外培训之外,北京的小学生们还会把一部分时间分给素质教育,而且种类繁多,除了传统的唱歌、绘画、乐器、羽毛球、网球、游泳等项目之外,近几年冰球、马术、高尔夫球等项目也吸引了众多小学生。

  瑶瑶现在是一名五年级小学生,从去年起,她每周日总有一个下午是要在马场度过的,瑶瑶所在的马场在北京的南部,从家开车到马场大约一个多小时,因此,周日基本做不了其他事情了。再加上每周三次的口语课,每周一次的羽毛球课,再加上每周六的奥数课,瑶瑶的生活非常紧张,“每天带着孩子跑来跑去的,真的挺累,不过我也就是个车夫,真正累的是孩子。”瑶瑶妈妈张女士说。

  这么累造成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孩子的睡眠普遍不足。

  一份由北京一家地方媒体与腾讯教育发起的名为《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调查》的问卷中显示,近七成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足9小时,超过六成初中生每天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对于高中生而言,每天8小时睡眠更是“痴人说梦”。调查结果显示,在造成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达标的原因中,“作业太多”仍是“罪魁祸首”,以56.67%高居榜首,“补习班太多”则以8.46%跻身前三名。

  不知孩子们何时才能摆脱这种生活!(文中未成年人均为化名)

  2、坐标:杭州

  “竞争线”不断下移课外培训快成“主战场”

  钱江晚报记者梁建伟

  就在前几天,杭城很多小升初家长都在传一件事——一个疑似杭城某知名民办初中的“坑班”(指部分公办学校的培训机构自办或与社会培训机构合办小学生学科培训班,从中选拔优秀小学生升入该校初中)已经推出,2000多个名额一小时内被抢空。没有抢到的家长,有的恨自己获得信息的速度太慢,有的恨自己当初为啥迟疑。报了名的家长,甚至没有时间去求证,这到底是不是那所民办初中的“坑班”。

  课外学习负担调查引发共鸣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虽然这些机会看上去也是那么渺茫,有总比没有好。这一切的背后,是中国的家长对于优质教育极度的渴求。然而,这种渴求的代价是很大的,有时候可能无法挽回,我们的孩子失去了童年的快乐,失去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失去了自己当家作主的机会和能力。

  今年早些时候,杭州时代小学校长唐彩斌联合了几所学校一起开展了一项调查,想看一看身边学生课外学习负担到底如何?结果让他很揪心,调查发现:周一至周四,家长给孩子布置额外作业的占到61.7%,双休日布置作业的占到75.5%。周一至周四,晚上开始参加培训的占50.0%,甚至20.1%的学生参加2个以上的培训班。周五至周末,没有参加培训的仅8.8%,参加2个班以上的70.9%,3个班以上的占到44.6%,甚至有4.7%的同学参加5个班以上。

  他把这个调查当作了杭州市的两会提案,瞬间引起社会各界的共鸣。唐彩斌语重心长地对记者说:“学生课外负担过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从长远来看是不利的。”

  钱江晚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管孩子处于什么年龄段,他们被各种各样的课外培训班所包围着。小学三年级之前到幼儿园阶段,孩子主要是上兴趣类的培训班,比如学龄前的家长大多以画画、钢琴、舞蹈等兴趣特长类为主;而到了小学高段,家长开始把孩子送进各种学科类培训班,为小升初做准备。这一点在数学培训上特别明显。从去年开始,为了给奥数培训降温,杭城的数学杯赛都被叫停了。数学杯赛停了,奥数培训降温了吗?从杭州的市场情况看,课外学奥数的热潮并没有刹车。

  课外补习呈现新现象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课外补习的热度依然不减,并呈现出几种新的现象。

  首先,“竞争”线不断下移。为了上“名校”,很多家长焦虑不堪,给孩子提前补习,补习的阶段从初中升高中,降低到小学升初中,甚至幼儿园升小学。这种补习的实质,就是超前学习。杭城一位资深的小学数学老师说,家长最爱说的一句话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以前是一个身位的抢跑,现在变成了提前一天、一个月,甚至一年的抢跑。

  杭城另一位资深的小学数学老师说,他现在教五年级,每次课堂上教授学生一个新的知识,班上大部分学生都会了。“他们都是在课外学的,有的在三年级就已经学了。小学知识比较简单,提前学的学生,他们的成绩就很好,家长也很满意。学生的真实实力到底如何呢?只有进入初中、高中才能揭晓。”

  其次,课外培训渐成主战场。学生一边在学校上课,一边还要进入培训班学习,到底哪个主哪个次呢?杭城一位语文老师对记者说,她现在越来越多的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长晚上打电话给她,说孩子培训班里的作业来不及了,能否学校里的作业不做了?

  “刚开始,我是不同意的,哪有课内作业给课外作业让路的道理?后来,提这样要求的家长多起来了,他们认为学校老师教的孩子都会了,不做也没关系,但外面培训班里的是新的,不做就不会。”这位语文老师说,她感觉很失落,家长可以让孩子提前学,难道要让学校的老师超前教吗?

  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多了,肯定会影响睡眠。今年杭州市拱墅区、上城区教育局放出减负大招——两区小学生、初中生做作业超过晚上10点,就可以选择不做。然而,这样一刀切下来,能力强的孩子减了负,能力弱的孩子却“吃不饱”。

  杭州上城区教育局长项海刚针对减负,写过这样一段话:“今天来考虑减负,关键在于人们的价值观和社会薪酬体系。因为价值观,我们无法认同下一代成为普通的幸福人,必须活得比我好!因为薪酬分配体系,我们无法接受下一代赚得比我少,必须向钱看,向厚赚!”

  3、坐标:上海

  叫停杯赛,公办民办校同时招生择校热开始降温

  新闻晨报上海升学记者崔翼琴

  2018年,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发布了新一轮上海未成年人成长发展指数。调查发现,随着年级的增长,上海未成年人每天做学校布置作业的时间越来越长。除了学校布置的作业,81.9%的小学生、76.1%的初中生和69.5%的高中生还需完成家长布置的作业(含校外补习作业)。

  其中,小学生每天做家长布置及校外作业的时间在“1小时以下”、“1-1.5小时”、“1.5-2小时”、“2-3小时”、“3-5小时”和“5小时以上”的比例分别为36.2%、22.3%、10.4%、7.1%、3.2%和2.7%;初中生每天做家长布置及校外作业的时间在“1小时以下”、“1-1.5小时”、“1.5-2小时”、“2-3小时”、“3-5小时”和“5小时以上”的比例分别为31.6%、22.5%、9.5%、5.5%、1.8%和5.2%;高中生每天做家长布置及校外作业的时间在“1小时以下”、“1-1.5小时”、“1.5-2小时”、“2-3小时”、“3-5小时”和“5小时以上”的比例分别为31.2%、18.2%、9.0%、5.4%、1.6%和4.1%。

  《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明确规定,应保证小学生每天至少睡眠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调查显示,仅有34.6%的上海小学生睡眠时间在10小时及以上,26.8%的初中生睡眠时间在9小时及以上,27%的高中生睡眠时间在8小时及以上,各年龄段未成年人的睡眠不足问题都比较严重。

  课外“加码”的又是哪些内容?以小学生为例,除去器乐、体育、棋类、编程等技能兴趣类,更多的是迎战各大杯赛的全民奥数、“三笔四口”、“3E英语”等,即便专家说人群中只有0.5-1%的孩子适合学奥数,仍有不少家长想把孩子培养成人杰,这样才有机会被民办学校、名校“掐尖”,“拥有一张含金量较高的证书,小升初就多了道砝码”,“别人都在学,自家娃不学行么……”

  不过我们也看到,2017年起,小机灵杯、亚太杯、走美杯等热门杯赛被全面禁赛,全能五星、3E英语、新概念考也被喊停,上海出台了关于民办培训机构的管理办法,严查严管各类违规开展竞赛和变相竞赛活动。同时,上海市教委重申,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将学生学科竞赛成绩或各类竞赛获奖证书作为招生录取的依据和参考。民办学校招生时不得收取学生豪华简历,招生不与任何培训机构挂钩。

  与此同时,上海教育部门着力“家门口的好学校”建设,通过全面推行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推百余所公办初中强校计划,发展新优质学校,施行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等举措,试图从各学段营造良性的教育氛围,帮助家长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应该说,这些举措从一定程度上让教育重新回归理性。同时在招生政策方面有较大调整,2018年起上海市公办校与民办校同时招生,如家长不选择报名公办小学,又未被民办小学面谈后录取的,根据第一批公办小学验证和已分配入学的实际情况,以本市户籍人户一致优先、同类排序靠后为原则,按照当年度区、校招生政策和细则安排入学。

  此番打出的一系列“组合拳”,十分显著地给课外培训热“降温”,也为家长民办择校热注入一针冷静剂。

  4、坐标:广州

  培训热并没有降温校内托管实践初现成效

  羊城晚报记者薛江华

  从今年四月份开始,广州持续进行了几轮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清理整顿。几个月后,广州的培训市场降温了吗?答案是没有。记者联系了广州几家大型的培训机构的负责人,他们都表示目前学员都是饱和的。某大型本土机构告诉记者,不少小型培训机构在上一轮整顿中受影响较大,这些小机构的不少学员都流向了大机构。

  八成学生参加课外培训

  日前,广州市越秀区某知名小学向家长下发了一份关于参加校外培训情况的电子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该校有八成的学生参加了课外培训,其中又有66%的学生参加的是学科类培训,参加一门的学生占比有47%,两门的占到了33%,三门以上的占到了20%。

  在每个月投入的培训金额上,记者注意到,该校每月培训经费在500元以下的占比最少,仅有10%。其它大都集中在500至2000元之间,而每月培训金额在2000元以上的学生接近30%,占比最多。在培训时间分配上,记者发现,这八成参加培训的学生中,一周七天都在参加培训的学生比例居然高达89%。

  广州一家以培养青少年自信口才为主的机构在今年做过一份调查问卷。在对于“家长希望孩子在哪些方面有更出色的表现(多选题)”的回答上,“与他人的高效沟通能力”、“时间管理”、“问题分析与解决”、“压力与情绪管理”是占比最高的。

  事实上,绝大多数接受调查的家长并没有花太多时间和精力在培养孩子的“关键竞争力”上,而是把时间和金钱都花在了培养孩子的学科和兴趣上了。这家机构的负责人刘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因为不是“刚需”,不少家长即便对“关键能力培养”这个概念表示认可,但因为学科和兴趣班占据了太多休息时间,孩子分身无术。

  记者了解到,广州目前市场上也有不少素质类的培训机构,这些机构远没有学科培训那么受热捧。

  择校比例逐年递减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不同学校的家长发现,广州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大多比较合理,绝大多数孩子能在晚上8点前完成作业。为了帮助孩子减负,广州不少小学都在进行改革,比如越秀区农林下路小学要求老师在作业布置上更为科学,不允许重复训练和出无效的家庭作业。不少小学都规定,一年级不带书包回家。

  为了给择校热降降温,广州将学校的择校比例逐年递减,因为指标少,择校难度加大,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遏制的作用。

  对于民办学校的招生,广州已发文要求,民办学校不能进行招生考试,要以面试的方式进行招生。但记者调查了解,有不少民办学校仍会偷偷组织学生到广州周边参加选拔性考试。近年来,广州的不少名校更加重视初中教育,广州执信中学校长何勇更是坦言,“初中是高中的腰,必须要强腰”,为此,执信中学复办初中。执信中学、华师附中、广东实验中学、广州大学附属中学等几大教育集团旗下的学校的初中部,每年都培养很多优秀学生直升集团校的高中,形成了良性循环。

  家长们认为校内托管更放心

  为了解决“三点半”难题,广州已经做出了一些尝试。从2017年开始,广州越秀和天河两个区开始试点推行下午校内托管。越秀区从今年9月份开始全面推行校内托管,为了不给学校和老师带来太多的额外工作,主要的方式是引入第三方培训机构,校方辅助管理。具体来说,就是由教育局发布有资质的机构名单,主要由家委会组织家长投票决定引入哪家机构,但主要以体育、兴趣类为主,不允许引入学科辅导。记者采访了解到,不少家长都选择了学校的托管,家长们认为校内托管更放心,而且比校外要便宜很多,大大减轻了家庭负担。

  在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上,广州市教育局有关领导表示,将建立大数据系统,开发“广州市校外培训机构管理信息平台”,应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日常监督和管理,实现“管准入、管课程、管信用”三位一体。建立健全质量信用公开制度,促进培训机构依法、规范、诚信经营。此外,广州还将搭建一个教育培训机构官方平台,类似于“教育培训机构的大众点评”,纳入所有有证有照的培训机构,这既规范了市场,也便利学生选课。

  责任编辑:潘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