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杭州市> 正文

手机微信上收白蛇新传之妖亦有情到“逮捕令” 老人养老积蓄险被骗光

来自九龙坡区公安局的消息,网络通信诈骗是当下社会一大公害。令人不可容忍的是,部分违法犯罪分子胆大包天,利用人民群众对人民警察的敬仰和信赖,伪装成公安机关工作人员,上演各种“戏码”,编造各种谎言,机关算尽,实施诈骗犯罪,屡屡得手。

近日,家住在重庆市九龙坡区的群众黄大妈,就忽然接到一个来自“警方”的电话,还收到对方发来的一张“通缉令”,把老人吓得不轻。多亏民警及时介入,才让老人的几万养老钱“失而复得”。

黄大妈今年62岁,是一个国有企业的退休员工。由于老伴去世早,儿女们又分家另过,老人平日里独自生活。2017年5月14日下午,黄大妈忽然接到了一个陌生来电。来电人自称是“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大队长李涛”。为了让黄大妈相信,“李队长”说出了包括身份证号在内的黄大妈一系列的个人信息。

“李队长”告诉黄大妈,最近他们在查一起信用卡骗贷的案子时,发现有人用黄大妈的身份证注册了一张信用卡实施犯罪。换句话说,黄大妈可能涉嫌信用卡骗贷犯罪!黄大妈瞬间傻眼了!

也许是觉得黄大妈仍然心存疑虑,“李队长”告诉黄大妈,她可以拨打杭州市西湖区公安分局的电话进行核实。随后,他告诉黄大妈一个“单位电话号码”。惊疑不定的黄大妈立即拨通了该号码,对方果然是“西湖区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值班室”,而且,“人家”就通过手机微信向黄大妈传递了两份文件的照片。大妈定神一看,差点没吓晕过去。原来,这两份文件一份是“逮捕令”,另外一份是“保密协议”。

此时,黄大妈已经彻底相信自己惹上了麻烦。随后,“李队长”又“及时”打来电话,这次,他话锋一转,表示可以帮助黄大妈证明清白。他提出,黄大妈只要将所有的银行存款转入警方提供的的“公证账号”里,就可以证明黄大妈的个人征信没问题,大妈的嫌疑就解除了。而一旦嫌疑解除,警方就会立即将大妈的存款返还。最终,已经彻底失去理性判断的黄大妈通过银行卡,将自己的6万元积蓄全部转入了对方的“公证账号”。

幸运的是,老人在打款之后,随即通过电话将此事告知了其女儿白小姐。白小姐立即向辖区派出所报警。民警及时申报市局启动网络通信诈骗转账止付机制,将骗子还没来得及取走的钱款冻结,这才让黄大妈的积蓄失而复得。

本案中,黄大妈遇到的是典型的不法分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设计的骗局。这一类诈骗犯罪,骗子一般都会设置详尽的“剧本”,推演受害人可能出现的各种反应,并准备不同的“说服”策略。

第一步,骗取受害人信任。 骗子通过网络购买的受害者个人信息,例如身份证号、住址等隐私来取得受害者初步信任,有时甚至会通过改号软件将来电显示为警方办公电话,让受害人拨打114查询验证,进一步增强信任。

第二步:恐吓受害人。 骗子会通过声色俱厉的语气,强势震慑并控制受害人,让受害者彻底相信自己卷入了一个重大案件,随时可能被逮捕。为了增强恐吓,让骗局更加逼真,骗子会通过虚假政法机关官网或网络传真让受害人收到一份通缉令,此后,利用受害人的恐慌心理,缓和语气,进行整个骗局。

第三步:入局转账。骗子会给受害人提出“证明清白的唯一方法”,就是进行所谓的“保证金缴纳”,要求受害人把将存款转到其指定的账户。

民警支招

这类网络通信诈骗针对的一般都是老年人或者农村人群,就是利用普通群众对法律的敬畏和“公检法”工作人员的信任,捏造刑案以形成最猛烈的“心灵冲击”,让受害人在瞬间失去理智。因此,防治此类侵害,除了公安机关加大打击力度之外,更多的是需要群众自身提高警惕,保持冷静,守护好“钱袋子”,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和公检法机关执法办案程序,在接到此类电话时需多方核实,对于需要提供个人信息、涉及资金操作的电话谨慎对待,对确属电信诈骗的要及时与公安机关联系。

犯罪分子冒充“公检法”行骗的一般套路有三步,步步都有陷阱,但步步都有破绽:

■通过电话笔录向你询问个人信息

民警:公安机关是不会通过电话做笔录的,只有进行回访,进行电话止付劝解等少数情况时公安机关才会采用电话形式!

■发来逮捕令护着拘捕令或者其他法律文书

民警:逮捕证是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实施逮捕的文件,一般由检察机关批准,不会通过传真或者手机微信形式送达,因涉及个人信息更不会在网上查到。

■需要你往某个公安账户打钱

民警:公安机关是不会让人到银行汇款到安全账户的,就算是交警部门,也实行“罚缴分离”,需持有效证件按照正规程序在窗口单位办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