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杭州市> 正文

在这10家旧屋改造的咖啡馆里 俨然遂良品尝艺术的甘味

  一个老空间抛弃了曾经被赋予的意义,

  会被如何染上陌生主人的味道和气质?

  这就是我们一直执迷于旧屋改造话题的原因。

  这一次,我们踏破了全国各大城市的街头巷尾,为你觅得了这10个由旧屋变身艺术空间的咖啡馆。旧仓库、车库、防空洞、工厂、老四合院,当它们与现代生活、咖啡香气、店主的性格、艺术文化、设计等众多新鲜的色彩交融在一起的时候,也许会让你雀跃而起:周末的隐世去处就在身边!

  我与地坛the corner

  和修车厂玩混搭

  北京

  the corner

  “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安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地坛公园与雍和宫相对,虽因皇家祭祀而生,却因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而充满了故事。

  the corner

  如今,在地坛公园的东门外,一个印有粗写B+字样的白色建筑也叫“我与地坛”;建筑的前身是一间导弹制造厂,如今这里成为了一间汽车修理厂,一个有格调的咖啡空间,同时也兼有一个艺术展廊空间。

  the corner

  如恩设计的室内空间简约粗犷而细节精致,大面积石材与混凝土,金属的简单拼接,没有过多的装饰,力求材料的纯粹与完美;工业风的球形吊灯,金属色的小型圆桌搭配灰蓝色的绒质沙发,处处散发着低调的迷人魅力。

  the corner

  The corner的独特空间更在于客人在品尝咖啡的同时,还可以看到体验区内的汽车以及专心工作中的机械师傅;这种混搭的特质也充分体现了主理人对“服务”与“体验”的重新定义------汽车修理质量与客人等候体验共同成为the corner精品服务的核心;地坛的诗意,精心的设计与贴心的服务,使得这里的顾客,咖啡师或是机械师傅,都可以体会到多义空间对于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吸引,从而改变那时那刻的行为,思想,以及心情。

  the corner

  我与地坛the corner正在延伸着地坛在我心中的印象,没错,这里的确是设计者苦心安排的安静之所,在这个繁忙喧嚣的城市里。

  the corner

  生活室咖啡

  让老房子有机地生长

   北京

  生活室咖啡

  前门大栅栏儿,北京城一贯最热闹的地段之一,如今无论是走着铛铛车的主干道,还是涌满了小店的杨梅竹斜街,依旧门庭若市。生活室咖啡,一家安安静静落在四合院一角、以澳洲咖啡为主的精品咖啡馆,就定在了杨梅竹斜街隔壁的炭儿胡同。一墙之隔,那边游客满满,这边就是传说中老北京的样子。

  生活室咖啡

  生活室Living Room Coffee所在的独门独院,其实是一个大宅子的西半部分,三间老房子和一个被老香椿树笼罩的小院子。相对把老院子改造成新中式摩登风的多数派来说,生活室保留的老味道在别的地方很难寻找,来自新加坡的店主Shin在老房子的风格和结构上没有改变一砖一瓦。Shin说:我不喜欢墙外是一片传统,进了门就是另一片天地的现代风格。

  生活室咖啡

  平地而起的水泥吧台、从二手市场淘来的复古椅子、甚至包括来自台湾的陶艺杯具品牌,都有着一股独特的“修旧如旧”的气质。店里出品的咖啡基于他们自家烘焙的豆子,一口下去或是满口果香、或是四溢的坚果香,都是值得在这里踏踏实实地享受一天的好味道。

  生活室咖啡

  Cafe Zarah

  新式四合院的旋律

   北京

  Cafe Zarah

  在鼓楼东大街上,有一个近于“透明”,但又在灯光上带有一丝神秘的四合院,这里售卖德餐、咖啡和酒,每天18点以后,头顶之上就会萦绕起电子乐。它就是在鼓楼东大街上低调火了近10年的Cafe Zarah。

  Cafe Zarah

  有不少咖啡馆餐厅都有户外用餐区或者露台,但像Cafe Zarah这般功能区齐全的实在屈指可数。Cafe Zarah看似是一处被改造得淋漓尽致的老宅子,但在店主夫妇看来,他们只是用通透的视觉感受展现了这座老宅子的原本面貌。

  Cafe Zarah

  Cafe Zarah的空间分为三部曲:门前带着高台阶可席地而坐的落地窗大厅;被一颗老香椿树笼罩、被三面落地窗环绕的院子;在北京四合院并不多见的二层阁楼,连带着可俯视南锣鼓巷附近老宅院的露台。

  Cafe Zarah

  每当坐在院子里,头顶上的香椿老树被风吹的沙沙作响的时候,配合着水泥墙边的两丛竹子,从视觉到听觉,能强烈感觉到Cafe Zarah想营造出的环境,是基于全方位体验的周全设计。

  23LAB

  植物实验室的纯粹愿景

   杭州

  与其说23LAB是一家咖啡馆,不如说这里是一个出售咖啡的“植物园”。

  23LAB

  23LAB坐落于和创园的深处。每一个走近这栋小楼的人,首先会被门口的郁郁葱葱打动:一棵超过70岁的香樟投下清凉的绿荫、一列高低各异的花器里伸展出形态分明的叶片、地上几道新鲜的水痕,汇成一道浅浅的溪流……看样子这里的所有植物都被主人精心打理着。

  23LAB

  两位主理人说,这个老厂房原本是个修车的车间,结构没有大动,只用了一些软装外加植物营造层次感。走入室内,老厂房高高的天花板与错落有致的绿植相互呼应,植物天然的生命力仿佛能在这里自由舒展。房梁上加入了黑色的铁质网格元素,使这种奔放感又恰到好处地聚拢。

  23LAB

  这里的风格很难用一个词来概括——乍一看大量使用原木家具,莫非是自然系的日式风格?但仔细一看,这里的椅子造型各异,大多透着点欧洲的复古工业风,且无论是从金属的部分还是椅面的皮质看来,都是经过了好些年头的——这里的老家具大多是两个姑娘在7年的园丁生涯里,一点一点收集起来的。

  当然,这里的植物更是如此。她们出售咖啡的出发点和大多数的独立咖啡馆店主不同,不是为了制作出厉害的饮品,而是希望人们来这里观赏植物、感受植物的时候,能喝到一口最醇最新鲜的咖啡。在23LAB里,植物才是永远的主角。

  23LAB

  锅炉咖啡

  因地制宜,熔炉新生

   厦门

  锅炉咖啡

  锅炉咖啡的前身是30年历史的厦门华美卷烟厂的锅炉房,场地自带“耍酷”基因。

  黑色铸铁窗户、斑驳裸露的红砖墙壁、冷硬方正的水泥楼梯……设计师张玮第一眼看到这个挑高12米,超过400平米的旧厂房,兴奋得如同挖掘到宝藏。

  锅炉咖啡

  为了打造粗旷工业风,其他咖啡馆大多挖空心思,旧厂房却仗着先天优势,是浑然天成的loft工业空间。咖啡馆没有过多的硬件改造,甚至破损的楼道窗户也不去特意遮掩,设计师尽力保留厂房原生态,但把细节一点点优化。

  锅炉咖啡

  馆里最大亮点是从邻近厂房搬来三个绿色旧气压炉,不仅是装饰,更被改造成了两个食物保温炉与一个精酿啤酒桶。中央区的12张咖啡桌,是工厂原本的水泥立柱,翻倒过来加了铁皮桌面,成为实用的风景。

  锅炉咖啡

  厦门难得有这样的咖啡馆, 突破了小而美的清新风,张扬大气,通透舒爽。锅炉咖啡的几位创始人表示,取名为锅炉,既因为这里曾经是锅炉房,也希望这个立体空间可以是新生活的熔炉,是日常休闲的咖啡馆,更是欢迎一切可能的综合性生活空间。

  锅炉咖啡

  壹壹艺术咖啡

  去咖啡馆里,喝一杯艺术禅?

   厦门

  壹壹艺术咖啡和锅炉咖啡一条马路之隔,同样的旧厂房改造空间,却是一片截然不同的儒雅质朴。

  壹壹艺术咖啡

  壹壹艺术咖啡的创建者是享誉厦门设计界十几年的“方式”建筑公司。因此,壹壹艺术咖啡最初的功能更像是建筑设计师们展示和交流空间。主理人及设计师方国溪用大量带着天然弧度的竹片搭建了一层遮挡装饰,既隔开了猛烈光照,也让光线随竹片透入空间带来丝丝灵动活泼。

  壹壹艺术咖啡

  区别于流行咖啡馆的简约清新,壹壹咖啡全部使用原木设计,更符合闽南人饮茶休憩的传统审美,朴拙自然,用东方情境再构建现代咖啡文化空间。

  壹壹艺术咖啡

  最吸引大家到来的还是艺术和咖啡的融合,大门进来,左手是咖啡,右手是艺术展厅,直走是文创品和敞开式书架,世界各地的精选艺术品也穿插在咖啡馆的角落,店家定期会举办免费插花、油画课程、书架上所有售卖的书本也是一一拆封,欢迎大家随时翻阅。

  壹壹艺术咖啡

  The Press

  老上海的纸醉金迷

   上海

  The Press位于申报馆旧址,即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影响最大的报纸《申报》的原报社大楼,建于1918年。

  The Press

  餐厅处处强调着它独特的历史。入口的门槛处铸有“1872”字样,这是《申报》创刊的年份,二楼还有一面印有《申报》刊头的砖墙。

  The Press

  这座大楼共5层,The Press主要占据了底层和二层,也就是曾经的印刷厂和营业厅。当年搬运货物的大型电梯也一并被保留了下来,这是当年放眼全亚洲都罕见的装备。墙上挂满了当年与《申报》有关的历史人物和资料图片,虽然正式开业时间不过两年,却有百年老店的气质。

  The Press

  建筑外墙的檐口下部和二楼的阳台都采用新古典主义风格装饰,室内保留了原来的穹顶,上面有精致的白色浮雕,配合复古大吊灯和落地玻璃窗,让人一眼就想起上世纪上海纸醉金迷的年代。底层地面用黑、白、灰三色的六边形马赛克地砖铺成,与木质地板接驳。一楼玻璃桌下有近代诗人的诗句段落,杯子和餐盘上印有繁体版的“只谈风月”字样,也是历史的点睛一笔。

  The Press

  UNDEF/NE

  老厂房的一万种新可能

   上海

  UNDEF/NE

  UNDEF/NE位于M50艺术园区的一个角落里,保留了旧厂房的水泥墙壁、立柱、铁窗等构件,空间里的部分木材是从老桥上拆下的,改建而成的横梁、楼梯等部分都与整体的工业气息相得益彰。

  UNDEF/NE

  由于热播电视剧《何以笙箫默》曾在此地取景,主角何以琛的办公室就以二楼隔层改建而成,许多人都慕名来参观。不少电影电视剧、杂志拍摄都会借场地拍摄,很容易在店里遇到明星,我们拍摄的当天,就先后遇到了向佐和韩雪两批拍摄。

  空间整体给人一种开阔的感觉,不仅因为它的面积和高度——桌椅的数量不多,摆放非常分散,与一般咖啡馆那种为客流密度设计的摆放方式截然不同。桌椅各有风格:老式油桶制成的餐桌,原木大长桌,简单的小圆桌,各自搭配不同的座椅,散落在空间的各个区域,却有一种和谐的统一感。但它们正对大门的位置摆放着一张老式的理发椅和立镜,到访的客人多半会忍不住去坐一下。空间的照明采用了框架式的射灯和连排的白炽灯泡,现代与复古意味并行。

  UNDEF/NE

  老板Jason和老板娘Nemo是一对留英回国的85后,Jason从事金融行业,Nemo曾就职国内知名媒体和公关公司。“UNDEF/NE”这个名字就意味着他们的初衷:没有定义。它不是一家单纯的咖啡馆,也不是画廊,而是一个创意空间,富有弹性的空间也便于举办各种文化活动。

  UNDEF/NE

  補時Cafe &Lounge

  防空洞里的隐秘影院

   上海

  補時Cafe &Lounge

  走到常德路昌平路路口时,你会发现路边有个外带咖啡的贩售窗口。沿着旋转楼梯慢慢向下——在到达補時咖啡馆的开阔的大堂前,你会路过6个小型放映厅。这是咖啡馆的一部分。暖黄色的温柔光线,昏暗暧昧的室内氛围,让人瞬间放下防备,只想躺在沙发椅上看一部喜欢的电影。

  咖啡馆的前身是个防空洞,店主在装修时依旧保留了当年部分的原始墙面。大理石餐桌搭配原木的椅子,让空间不再那么冰冷。

  工作区域的古铜镜面Menu与手写字体充满工业风。经过特殊设计的顶灯大肆放射着它的功率,明明是间密不透风的地下防空洞,却给人一种玻璃温室的明亮感。

  補時Cafe &Lounge

  咖啡厅的两侧有两扇移门,只要把门合上,吧台工作区与咖啡大堂区便可形成两个独立的空间。

  補時Cafe &Lounge

  “现代人生活节奏太快了,时间都花在了事业上,没有时间陪伴与交流。”于是,補时的创始人们打造了如今的这家咖啡馆。在这里,可以喝咖啡,可以听讲座,还能看一场只有自己人的电影,把曾经失去的时间,慢慢补回来。

  7TREE 咖啡

  老街隐居学

   成都

  7TREE 咖啡

  成都是一座包容性极强的城市,既有人潮涌动的都市感,也有安静隐居的生活感;细心打理的精致与自然闲适的随性并存。隐居在老街深处的7TREE就是这样一家咖啡馆,隐居城市当中,不急不缓地等待着顾客的光临。

  7TREE 咖啡

  临湖而建的咖啡馆是一栋二层的小楼,自带一个小院,藤编的吊椅和白色的帐纱搭配,加上打落在地面的斑驳光影,隐世而居的宁静氛围立刻显现出来。这里原本是一个洋务运动时期建造的老厂房,由四位主理人亲手改造。

  7TREE 咖啡

  店铺一层没有引进过多的光感,空间设计更注重复古的味道,入口处的墙壁上,欧洲中世纪的水彩画引人瞩目;老物什的摆放、古董长桌搭配软皮沙发,用古建家具划分出吧台与座位两个空间,造旧感的设计,让咖啡店加分不少。

  7TREE 咖啡

  二楼则更为宽敞明亮,露天的座位区不仅打开了空间的延伸感,更是利用了户外的景观元素,实现了设计概念中的空间表达。半开放式的7TREE深谙隐居学概论,打破浮躁城市的失衡感,以独特的惬意姿态隐士而居。

  

最特色的旅游推荐,最丰富的旅游活动,详情请关注【大楚旅游(i--tour)】微信公众号

腾讯大楚网微信矩阵:湖北最大的移动端矩阵体系,全面覆盖湖北17个地市州,内容涵盖新闻、房产、家居、健康、时尚等,微信订阅人数近300万。搜索关注:大楚网(dachuwang)大楚宜昌(hbqqyc)大楚鄂东(dachued)大楚孝感(dachuxiaogan)大楚十堰(dachusy)大楚荆门(dachujingmen)大楚荆州(hbqqjz)大楚黄冈(dachuhg)大楚恩施(enshitengchu) 大楚襄阳(dachuxy)大楚仙桃(dachuxiant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