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杭州市> 正文

成外名师解析2017年四末世之女契约师川高考文综试题

一、地理

2017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四大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为考查目的,凸出地理学科的实用价值和育人功能。难度适中,区分度较好,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和引导中学地理教学。

一、凸显“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的评价体系

1.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在第1组题的剪纸艺术和中国地方戏剧剧种。江南水乡的剪纸形式新颖,传统艺术特色鲜明。地方剧种大多可以根据其名称判断所在地区。这组题难度不大,放在全卷开始,有利于考生正常发挥。另外,还有选考题的旅游地理涉及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2.立德树人在地理学科主要体现在培养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保护环境的观念、形成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等。如36题(3)小题,分析甲地温室农业集群式发展对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作用。(4)小题,是否赞同在甲地扩大温室农业生产规模。37题(2)小题,分析图示额尔齐斯河流域适合生长白斑狗鱼生长繁殖的自然条件。(3)小题,说明白斑狗鱼产量低的原因。旅游地理:指出武陵喀斯特景观特点对旅游活动的不利影响。环境保护:砍伐热带雨林,种植橡胶、油棕,分析人工种植的橡胶林与雨林湿度低的原因等。

3.整套试题“能力立意”十分突出。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要求高于去年的全国卷Ⅲ,例如第6题,根据图示一级站点的分布特点、大河分布、比例尺等信息综合分析,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既重视调动和运用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如1~3题。更重视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其中图像信息、文字信息占绝对优势。描述和阐释能力的考查一直是全国卷的重点,要求考生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能力,通过综合、归纳、概括、比较等思维过程,准确找到其中的本质和规律,然后再按照题目的要求进行简洁、明了的阐释。例如36题(2)小题,分析20世纪70~80年代甲地温室生产的农产品出口西班牙以北欧洲发达国家的优势条件。思维过程如下:

①与西班牙以北欧洲国家相比,该地纬度低→蔬菜、瓜果成熟早,可以生产反季节蔬菜;②纬度较低、“日光温室不需人工增温” →冬季气候温和,温室设备简单,不需要加温

→生产成本低。

③“西班牙是欧洲发达国家中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

要求考生通过阅读图、文资料,准确把握地理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并用简洁、准确的地理语言阐释。

论证和探讨能力的考查有36题,你是否赞同在甲地扩大温室农业生产规模?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二、重视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

1.人地协调观是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形成协调关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认识、理解和判断。例如选做题环境保护,分析人工种植的橡胶林与雨林相比湿度低的原因。由于破坏热带雨林,种植橡胶、油棕等热带经济作物,导致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内湿度明显低于雨林。要求考生分析分析这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与雨林湿度低的原因。热带雨林分为地面层、灌木层、幼树层、树冠层和露生层,植被茂密,人类破坏热带雨林,种植橡胶,层次单一,林冠密度低,截留雨水的作用减小;地表缺乏植被保护,蒸发作用增强,水分易散失;植被稀疏,土壤裸露,植被涵养水源的作用降低,土壤蓄水能力下降。

2.综合思维是地理学科重要的核心素养,要求掌握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例如7~9题,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夏季河流输沙量大,导致入海口光照减少,浮游植物密度较低;冬季水温较低,浮游植物减少,但冬季输沙量减小,海水透明度提高,光照增强,浮游植物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3.区域认知是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特点、问题进行分析、解释、预测的方法和能力。运用区域综合分析、区域比较等方式,来认识区域特征和区域人地关系问题,形成因地制宜进行区域开发的观念。例如36题(4)小题,你是否赞同在甲地扩大温室农业生产规模?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通过读图可知甲地的区域特征是沿海狭窄平原,地中海气候,根据右图,降水较少。是否赞同在甲地扩大温室农业生产规模的依据是甲地的区域特征。

地理实践力在试题中主要反映在生活化的问题,如10~11题。

三、试卷相对稳定,全国卷风味浓郁

1.考查方式的稳定性。例如,2017年继续设置有限度的开放性设问,给予考生进行个性表达的广阔空间。既保证考生有话可说,又使能力目标可测、答案可控。如全国III卷第36题:“你是否赞同在甲地扩大温室农业生产规模?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考生选择赞同或不赞同都可以,只要给出的证据能够支持所选择的态度即可达到要求。这样的试题使考生能够从标准答案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鼓励考生进行主动思考,从不同角度认识和理解地理事物,充分考查考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创新性。(教育部考试中心)

2.考查规律、原理的重复性。例如37题(3)小题,白斑狗鱼产量低的原因,其中“水中生物量低,饵料少;水温低,生长缓慢。” 的原理同样出现在2014年全国卷2,36题(3)小题,说明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较少的原因。(鄂毕河河口区纬度高,水温低,鱼类生长慢;结冰期长,鱼类存活率偏低;鄂毕河流经沼泽,营养物质被植物吸收,河水中营养物质严重缺乏,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北冰洋营养物质和饵料较为贫乏。)

3.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问题,在试题给出的素材和情境的基础上,自然地延伸出问题,启发考生运用学科知识和思想方法进行思考。第1~3题“一帧反映江南水乡的剪纸作品”、第10~11题“互联网信息”等,这些情境不仅形象生动,而且贴近考生生活实际,有利于调动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思考和作答。(教育部考试中心)

四、试题稳中有变,设计力求创新

1.试卷题型的变化。 选修由三选一变为二选一,试卷总页数从16页减小为14页。阅读量明显减少;

2.地球运动部分出现考题(10~11题),与学生的生活结合紧密。这部分内容不一定年年考,主要注意时间计算、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与生活密切结合。同时难度不会过大。

3.材料新颖,涉及剪纸、戏剧、不同等级地铁站点分布、长江口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互联网信息、西班牙温室农业、额尔齐斯河白斑狗鱼、武陵喀斯特景观特、橡胶林等,材料内容和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热爱生活,引导中学地理教学教会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原理,分析生活现象,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地理学的视角和观点看待、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素养。

(胡炜,成都外国语学校地理高级教师,多次作为四川省高三分科会主讲教师。对地理高考有较深入的研究,有多篇高考研究文章发表于《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地理教学》、《地理教育》。成都市高三地理教师赛课评委。高三文综组组长。)

二、政治

2017高考文综全国Ⅲ卷政治试题。整体来看,紧扣时政,规范科学,难度适中,又具备选拔功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反映国家建设发展成就,立足增强“四个自信”,体现出鲜明的思想教育、价值引领的学科特色。

一、难度适当,紧扣时政,稳中有变

1、从难度上来看,难度相对适中。个别命题有趋向上的变化,拿特高分有些难度,但得分也不会低。

2、紧扣时政——今年的时政热点:“四个自信”、科技创新、经济全球化→全国Ⅲ卷38题整个背景都与科技创新相关。39题考察中国方案中的命运共同体、杭州G20等热点

3、稳中有变

“不变”的地方包括:从命题形式上看,以组合选择题为主,12道题中有10道试题是组合选择题;全卷材料的选取比较全面,知识点的覆盖上,也存在许多常规考点。

“变化”的地方包括:全国Ⅲ卷的材料分析题由往年的2题调整为3题,同时采取控制背景材料的文字量和设问数量,使试题的总体阅读量、难度和答题书写量并未增加。全国III卷的材料分析题继续保持2题,但学科搭配调整为政治与哲学,以及经济与文化。不过这只是形式上的变化,实质上题量没有大变。材料由2016年38题的一材一用,变成今年第一问没有要求结合材料,而且材料一只提供出中心问题,要求根据中心问题发散思考;第二问限定了文化传播的知识,教材中主要是途径和手段,意义和要求,材料主要阐述了途径中的商业贸易和人员交流,考察的方向也变多了,体现了对阅读能力的要求。39题变成一材多用。其次是内容上的变化,选择题12题去年基本上是曲线题,今年变成了文字表述题了,把曲线放在了13题,但在内容设置上变化了。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高考命题的价值导向和育人功能

如第14题考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涵表现---劳动的时代价值,讴歌劳动者,有利于引导青年学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第19题,红军长征的革命文化的文化价值,有利于引导青年学子对革命文化的认同和传承;如第22题考察理想信念的认识有利于青年学子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中。

三、体现新发展理念,展示发展成就,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例如38题背景材料,以中国创新成就——高铁“走出去”为背景,第一问考察考生对中国相关产业的产生的积极作用,注重反映发展理念,反映发展建设成就,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提高国家荣誉感和自豪感,增强对中国发展道路的认同和自信,从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把文化具象化,让考生在阅读试题、回答试题的过程中感受、体验文化,引导考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认识时代价值,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在一致性,增强文化自信,提高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觉性。

全国Ⅲ卷第38题背景材料,以中国创新成就——高铁“走出去”为背景,第二问考察考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运用文化传播的知识结合材料,说明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文化意义。39题第三问,人类共同体的理论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引导他们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认识其现代价值,增强文化自信,提高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

五、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关键能力考查,发挥引导中学教学的积极作用。

以问题为导向设计试题,强化发现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关键能力考查,发挥引导中学教学的积极作用。 以哲学选择题为例:19、①②正确,③④错误;20题①的说法“互联网思维决定了网络时代社会性质的性质和面貌”等于是意识决定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考察学生的关键能力;③的说法错在衡量社会意识标准上,选项C正确;21题正确选项为C,其中①中的社会意识……自主变化的说法明显错误;③的说法绝对化,将①③排除,故选择②④→C;22题:选项④属于明显的基本观点错误型选项,排除,③项衡量价值观正确与否的标准是客观规律和人民利益,张冠李戴,同时与问题要求的重要性的逻辑角度要求不一致,排除,选择正确且符合题意的选项①②→A;23题:其中选项②说法绝对化、③属于明显的基本观点错误型选项,排除,选择正确且符合题意的选项①④→D属于两错两对的组合题,这符合今年高考考试说明的例题要求,两错两对的比例占80%。这就要求考生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政治观点和理论基础。

今年命题的特点,这也会是内容上未来的趋势。相应的备考建议:

1.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把握后一定要应用,我们在复习备考中,要注重对知识点的细化,要学以致用、联系实际,把培养高考答题能力寓于平日的学习生活中。

2.知识网络的构建,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贯通;

3.答题时注重辩证逻辑,包括知识逻辑和生活逻辑。复习中要加强对考生探讨因果联系能力的训练,这是提高高考成绩的重要举措。

4.关注社会时事话题。时事素材引入是政治命题的重要内容,考生必须在日常学习过程中通过读书、看报、看电视等途径尽可能多地了解一些时事话题,特别是关于国家层面重大战略的话题,而且要有一定深度的思考。

总体而言,文科综合全国Ⅲ卷体现了稳字当先、稳中求新的特点,以求最大限度地适应今年的变化,保证平稳过渡,有利于我省考试改革的稳步推进。

龚林,成都外国语学校,政治高级教师,高三政治备课组组长,从事高中政治教学三十年,善于总结政治学科规律,主张多题规一,找规律,善于从对历届高考试题的深度分析中,把握高考规律和动向。

三、历史

纵观2017年高考全国卷Ⅲ文综历史试题,注重了基础性,加强了综合性,突出了开放性,体现了时代性。相较去年,应该是平稳中过渡,既保持了以往风格,又根据教材主干知识创设新情境,既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又有利于高中历史教学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很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全面渗透新课程理念,不愧是高考命题专家们独具匠心、精雕细琢之作。

1.考查方向保持稳定。

试卷重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学科素养。注重对历史主干知识的考查,考查的知识点均为基础知识、基本内容,对考生的知识考查和能力考查较为全面。试题把学科主干知识作为能力考查的主要载体,考生作答都须结合所学知识。

2.试题难度较为平稳。

试题中材料阅读的难度及阅读量适中,没有特别晦涩难懂的文字信息,而且相较去年三卷,今年历史题目的总体字数还有所缩减,这给学生阅读减少了负担,这也是符合高考命题要求的。材料体现的逻辑关系清晰贯通,指向性明确具体,考生容易归纳总结出材料主题。选择题区分度较大,多数试题学生较容易做出正确判断;材料分析题中的第40题与41题,材料线索清晰,第41题设问开放,能让考生有话可说;选做题部分均能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归纳和联系所学知识来回答。试卷较好地把握住试题与教材知识的契合点,在对材料信息进行归纳,明确主题之后联系教材有关内容来解答,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考生作答的难度。

3.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注“家国情怀”。

历史试题通过选取典型素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如第40题,通过郑成功收复和建设台湾这一历史事件,使考生加深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领土的认识:台湾的回归维护了国家领土完整,增强了两岸人民的民族文化认同,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爱国主义。第41题中国近代化、第46题人物评说题都有涉及这一方面的考查,说明在全国卷命制过程中,非常注重核心素养,这在今后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落实,以前总是觉得类似“家国情怀”这一素养很空泛,但今年三卷历史给人深思,值得思考。

4.注重能力考查和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

从考查的学科能力来看,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均有考查。对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的考查,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等在试卷中也得到较好地体现。全国卷Ⅲ仍然凸显情境化命题的特点,通过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景,来考查新问题,这种命题方式有利于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增加试题的区分度。如第31题图片题,不仅增加了试题的新颖性,而且提升了试题的难度,颇有可圈可点之处 。总体来看,试题较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学科能力和核心素养。

5.突出历史学科的现实价值,注重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

关注现实,联系实际,紧跟时代主流,所考知识点不仅都是课本重点,也不回避当前的热点问题。命题材料鲜活生动,丰富多样;从考查方向来看,关注学生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解读,引发学生对现实的思考。材料的选择和命题的导向,一方面可以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概括论证的能力,另一方面于潜移默化中表达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增强历史的现实借鉴意义和纵深感。

总之,2017年历史命题在保证试卷结构、考试内容、相对难度稳定的基础上,力求有所创新突破,不断推进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今后的备考建议:

1.基础知识要牢记和理解。从近几年历史命题的规律来看,试题越来越贴近中学历史教材和考生的认知水平。高考试卷的“平实”风格需要我们在备考时回归教材,夯实基础。理清教材知识点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形成网格状知识结构,把握每一历史时期的阶段性特征。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适当提升,学科能力和素养还是应当在对课本的教学过程中得到培养和加强。总之,追求“高大上”的好看形式,还是不如扎实地“接地气”的教学更有效果,更能在高考中获得肯定和回报。

2.重视学科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复习备考中,要进一步训练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概括论证的能力,增强学生“以史为鉴”、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通过具体材料,训练学生提炼信息的能力、对篇幅较大的材料进行分层概括归纳的能力、比较分析历史现象差异的辩证思维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3.平常训练要规范。一是试卷要标准化,训练所用试卷要跟高考模式保持一致,使试题具有示范性;二是训练要常规化,突出“五练”,即练速度、练准确、练感觉、练规范、练能力;三是能力要高考化,即试题难度、能力要求要与高考试题相当。在平时模拟训练时,严格按照全国卷的能力要求,多选用3选1的试题模式。针对全国卷选修题脱离教材的明显趋势,材料选择上不要拘泥于教材;针对学生普遍在材料信息提取和综合运用材料逻辑分析推理解决问题能力偏弱的实际,设问方式上多采用全国卷常用的设问方式,如背景、原因、比较、意义、作用和评价等,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和各类题型的规律性解题技术,以尽快适应全国卷。

谭君,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中历史教师,兼任历史教研组长,从事高中历史教学27年,已带毕业班十余届。

猜你喜欢